时间: 2025-04-26 08:22: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22:20
信笔 的字面意思是指随意地、不加思索地书写或绘画。基本含义是指在创作过程中不受约束,自由发挥,通常用来形容写作或绘画时的状态。
“信笔”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信”(随意、不拘束)和“笔”(书写工具)组成。在古代汉语中,“信”已有随意、不拘束的含义,而“笔”则是书写的基本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信笔”逐渐被用来形容创作时的自由状态。
在**文化中,“信笔”常与文人墨客的创作状态联系在一起,强调创作时的自由和灵感。在社会背景中,这种自由创作的态度也反映了人们对艺术和创作的尊重和追求。
“信笔”一词给人带来轻松、自由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创作时的无拘无束和灵感迸发。这种状态让人感到愉悦和满足,也激发了人们对艺术创作的向往。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写作比赛中信笔写下了一篇短文,虽然结构不够严谨,但情感真挚,最终获得了评委的认可。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信笔”在创作中的重要性。
诗歌: 信笔挥洒,墨香四溢, 字字珠玑,句句真情。 心随笔动,意随墨流, 创作之乐,尽在其中。
视觉:联想到一位艺术家在画布上随意挥洒颜料,创作出一幅充满活力的画作。 听觉:联想到一位作家在键盘上随意敲击,创作出一篇流畅的文章,键盘声清脆而有节奏。
在英语中,“信笔”可以对应为“freehand”或“freestyle”,都强调了创作时的自由和即兴。在不同文化中,这种自由创作的态度都受到尊重和推崇。
“信笔”一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描述了创作时的自由状态,也激发了人们对艺术和创作的向往。通过深入学和分析,“信笔”这一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灵活运用,以及它在文化和情感上的丰富内涵,都让我对这一词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1.
【信】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信,诚也。 、 《孟子》-有诸已之谓信。 、 《墨子经》-信,言合于意也。 、 《白虎通·情性》-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 《国语·晋语》-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 《贾子道术》-期果言当谓之信。 、 《礼记·经解》-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 、 《诗·卫风·氓》-信誓旦旦。 、 《三国演义》-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 、 《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 、 《世说新语·方正》-则是无信。
【组词】
信行、 信人
2.
【笔】
(会意。从竹,从聿。“聿”(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秦制字。秦以竹为之,加竹。-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 、 《礼记·曲礼》-史载笔,士载言。 、 清·林觉民《与妻书》-不能竟书而搁笔。
【组词】
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 笔帕之敬、 笔楮难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