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03: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03:22
“徵羽之操”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音乐理论。在**古代音乐中,“徵”和“羽”是五声音阶中的两个音,分别对应现代音乐的G和A。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按照“徵”和“羽”这两个音的规律来演奏音乐,引申为遵循一定的规则或原则行事。
在文学作品中,“徵羽之操”常用来形容人行为有条不紊,遵循既定的规则或道德准则。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音乐、哲学或伦理学中,可能会被提及。
“徵羽之操”源自**古代的音乐理论,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是古代音乐的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从音乐领域扩展到了更广泛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在**传统文化中,音乐不仅是艺术的表现,也是道德和礼仪的体现。因此,“徵羽之操”不仅代表了音乐的和谐,也象征了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遵循。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稳重、有序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古典音乐的优雅和秩序,以及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做事有条理、遵循规则的人,或者在讨论音乐作品时提及。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写:“月下琴声,徵羽之操,夜风轻拂,心随律动。”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古代音乐家在月光下弹奏古琴,音符如流水般流淌,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在西方音乐理论中,类似的成语可能是“按照音阶演奏”(playing by the scale),但缺乏“徵羽之操”所蕴含的文化和道德深度。
“徵羽之操”不仅是一个描述音乐演奏的成语,更是一种文化和道德的象征。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遵循规则和原则,保持秩序和和谐。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文化内涵。
徵羽之操,不入鄙人之耳。
1.
【徵】
古代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的第四音。相当于工尺谱上的“六”,现在简谱上的“5”。
【引证】
《正字通》-徵,五声之一,弦用五十四丝,其声清。
【组词】
徵羽
2.
【羽】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羽毛形,即鸟的长翎(líng)形。“羽”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羽”的字多与羽毛有关。本义:鸟毛,特指鸟的长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羽,鸟长毛也。象形。 、 《孔子家语·执辔》-羽虫三百六十,而凤为之长。 、 《周礼·舞师》-教羽舞。 、 《左传·隐公五年》-初献六羽。 、 《考工记·钟氏》-染羽。 、 《墨子·旗帜》-剑盾为羽旗,车为龙旗。
【组词】
羽葆鼓吹、 羽葆翠盖、 羽葆花旌、 羽仪廊庙、 羽旆、 羽佩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操】
(形声。从手,(sào)声。本义:拿着,握在手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操,把持也。 、 《礼记·曲礼》-操右契。 、 《礼记·学记》-不学操缦。 、 《公羊传·庄公三十年》-盖以操之为巳蹙矣。 、 《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 、 《史记·项羽本纪》-大王来何操?
【组词】
可操左券;同室操戈、 操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