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6:03: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6:03:40
其应若响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它的反应就像回声一样”。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反应非常迅速、灵敏,就像声音发出后立刻有回声一样。它强调的是一种即刻的、无延迟的响应。
在文学作品中,其应若响 常用来形容人物的机智或事物的灵敏度。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科技、军事或体育等,它可以用来描述系统或设备的快速响应能力。
同义词:
反义词:
其应若响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外物》:“其应若响,其动若影。”原意是指事物的反应就像回声一样迅速,后来逐渐被用来形容人的反应速度。
在文化中,其应若响** 强调的是效率和速度,这在现代社会尤其重要。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能够迅速响应各种挑战和变化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能力。
这个成语给我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赞赏的。它让我联想到高效、精准和专业,这些都是我在工作和生活中追求的品质。
在我的工作中,我经常需要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其应若响 这个成语提醒我要保持敏锐和高效,以便更好地服务客户。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思维如风,其应若响,
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快速旋转的齿轮,象征着高效的响应。听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清脆的回声,象征着即刻的反应。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quick as a flash" 或 "instantaneous response",它们都强调了速度和即时性。
其应若响 这个成语在我看来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它不仅帮助我理解快速响应的重要性,还激发我在工作和生活中追求更高的效率和速度。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欣赏汉语的丰富性和深度。
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
1.
【其】
期限。 同: 期
【引证】
《易·系辞下》-既辱且危,死其将至。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2.
【应】
应和,响应。
【引证】
《国语·晋语》-龟往离散以应我。 、 《战国策·齐策》-齐王不应。 、 《吕氏春秋·顺说》-宋王无以应。 、 《韩非子·喻老》-桓侯不应。 、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无以应。 、 《史记·陈涉世家》-佣者笑而应。 、 《史记·陈涉世家》-宜多应者。 、 、 汉·贾谊《过秦论》-云集响应。 、 《资治通鉴·唐纪》-应者近万人。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金色而玉应。 、 《聊斋志异·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组词】
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 应昂、 应嘴、 应响、 应机赴节、 应合、 应佛僧、 应令
受;接受。
【引证】
《南史·虞荔传》-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
【组词】
应事、 应役、 应供、 应约
3.
【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名》-若,顺也。 、 《诗·鲁颂·阙宫》-万民是若。 、 《诗·大雅·烝民》-天子是若。 、 《易·观》-有孚禺若。 、 《书·尧典》-钦若昊天。 、 《左传·宣公三年》-不逢不若。
【组词】
若时、 若淑
4.
【响】
(形声。从口,鄉声。本义:回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響,声也。 、 《剧秦美新》-炎光飞响。 、 《史晨奏铭》-黄玉响应。 、 《易·系辞》-其受命也如响。 、 《水经注·江水》-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汉·贾谊《过秦论上》-云集响应。 、 《聊斋志异·促织》-绝无踪响。
【组词】
响臻、 响彻;响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