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05: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05:50
词汇“夷拔”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常用的标准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这个词汇的构成和可能的含义进行分析。
“夷拔”由两个汉字组成:
结合这两个字,“夷拔”可能指的是平定、消除或者选拔外族、外国人的意思。
由于“夷拔”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可能用于描述军事行动或政治策略,如平定边疆、选拔异族人才等。
由于“夷拔”不常见,以下是基于其可能含义的假设性例句:
由于“夷拔”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考证。可能是古代文献中的特定用语,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出日常语言使用。
在古代**,夷拔可能与边疆政策、民族关系有关,反映了当时对于外族或外国人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由于“夷拔”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在文化上,它可能与古代的边疆政策和民族关系有关。
由于“夷拔”不常见,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的可能性较小。
在创作中,可以将“夷拔”用于描述古代的边疆政策或选拔异族人才的场景,增加作品的历史感和文化深度。
由于“夷拔”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在文化作品中,可以通过描绘古代边疆的景象或选拔仪式来体现这一词汇的含义。
由于“夷拔”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难以比较。
“夷拔”作为一个不常见的词汇,其含义和使用场景较为有限。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和文化背景,但在日常交流中并不实用。
1.
【夷】
(会意。从大从弓。本义:东方之人。即我囯古代对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
同本义 。殷代分布在今山东省,江苏省一带。后來蔑指中原以外的各族。
【引证】
《说文》-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会意,弓所持也。字亦作巳。 、 《後后汉书东夷传》-夷有九种。 、 《书饶典》。马注:“萊夷也。”-宅喁夷。 、 《周礼职方式》-四夷八蠻。
【组词】
夷歌、 夷蠻
2.
【拔】
(形声。从手,犮(bó)声。本义:拔起,拔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拔,擢也。 、 《苍颉篇》-拔,引也。 、 《易·乾》。郑注:“移也。”-确乎其不可拔。 、 《封氏见闻录》-拔河。 、 《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 《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