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05: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05:59
寡默(guǎ mò)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人沉默寡言,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性格内向、话少,不喜欢参与社交活动。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寡默的角色往往被赋予深刻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沉默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考。例如,鲁迅的《祝福》中的祥林嫂就是一个寡默的形象,她的沉默反映了社会对她的压迫和忽视。
口语语境:在日常对话中,寡默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或者在描述某个场合中某人的行为。例如,“他在聚会上寡默不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专业领域:在心理学或社会学领域,寡默可能被用来分析个体的社交行为和心理状态,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同义词:沉默寡言、内向、缄默、寡言少语
反义词:健谈、外向、多言、滔滔不绝
词源:寡默一词由“寡”和“默”两个字组成。“寡”意为少,“默”意为沉默。两者结合,形成了形容人话少的词汇。
演变:在古代汉语中,寡默的使用较为常见,尤其是在描述人物性格时。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但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仍有一定的应用。
在东方文化中,寡默有时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强调内敛和含蓄的传统价值观中。然而,在现代社会,过于寡默可能被视为缺乏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寡默这个词往往让人联想到深沉、内省和神秘。它可能引发人们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对沉默背后故事的好奇。
在个人经历中,寡默的人可能在社交场合感到不自在,但在一对一的深入交流中,他们往往能展现出深刻的见解和情感。
在诗歌中,寡默可以被用来形容夜晚的宁静:“夜幕低垂,星辰寡默,万籁俱寂。”
视觉联想:寡默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独自坐在窗前,望着外面的世界,脸上带着淡淡的忧郁。
听觉联想:寡默的场景可能伴随着轻柔的背景音乐,如钢琴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氛围。
在英语中,寡默可以对应为“taciturn”或“reserved”,这些词汇也用来形容话少、内向的人。不同文化对寡默的态度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沉默和内向的特点。
寡默这个词在描述人的性格和行为时具有独特的意义。它不仅揭示了个体的社交特点,也反映了文化和社会对沉默的看法。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寡默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绘人物和情境,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1.
【寡】
少;缺少。
【引证】
《说文》-寡,少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 《论语·季氏》-不患寡而患不均。
【组词】
寡尤、 寡功、 寡见、 寡交
孤独;孤单。
【引证】
《广雅·释诂三》-寡,独也。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生成及彊而寡。 、 《吕氏春秋·士容》-南面称寡。 、 《老子》-自谓孤寡。
【组词】
寡老、 寡孤、 寡女、 寡立、 寡草
2.
【默】
(形声。从犬,黑声。本义:狗突然窜出追人)。
闭口不说话。
【引证】
《书·说命》-恭默思道。 、 《论语》-默而识之。 、 《易·系辞》-或默或语。 、 《国语·楚语》-三年默以思道。 、 《左传·昭公十五年》-我不欲战而能默。 、 白居易《移家入新宅》-默坐低双眉。
【组词】
默然不语、 默默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