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4: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4:40
席地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直接坐在地上,不使用椅子或其他家具。它通常用来描述人们在没有座位的情况下,选择直接坐在地面上的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席地 可能用来描绘一种简朴、自然或随性的生活方式,如在描述野餐、露营或户外聚会时。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一种随意或不拘小节的态度。在专业领域,如建筑学或室内设计,席地 可能涉及到空间利用和人体工程学的讨论。
同义词中的“坐地”和“蹲地”都强调了直接接触地面的动作,但“蹲地”更多指一种半蹲的姿势。反义词中的“坐椅”和“坐凳”则指使用家具来坐。
席地 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字面意思和现代使用基本一致。在古代,由于家具不如现代普及,人们常常席地而坐,这种习惯在某些传统场合(如茶道、书法)中仍有所保留。
在东亚文化中,席地 有时与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礼仪相关联。例如,日本的榻榻米房间中,人们通常席地而坐。这种坐姿在某些文化中被视为一种尊重和谦逊的表现。
席地 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自然、放松和无拘无束的感觉。它也可能唤起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或对传统文化的怀旧。
在户外音乐节上,我曾看到许多人席地而坐,享受音乐和自然,这种场景让我感受到了一种集体的放松和自由。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绿草如茵的岸边,我们席地而坐,听风吟唱古老的歌谣。”
想象一片宁静的草地,人们席地而坐,周围是轻柔的风声和远处鸟儿的鸣叫,这种场景带来一种平和与宁静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在西方文化中,席地 可能不像在东亚文化中那样常见,但也有类似的表达,如“sit on the ground”。不同文化中,这种行为可能伴随着不同的社交和礼仪规范。
席地 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简单的动作,还承载了文化、情感和生活方式的多重含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态度。
1.
【席】
(“蓆”的古字。会意。从巾,庶省声。天子诸侯的席有刺绣镶边,故从巾。席用来待广大宾客,故从“庶”省。本义:供坐卧铺垫的用具。后又曾写作“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即筵也。方幅如巾,故从巾。-席,藉也。礼天子诸侯席有黼绣纯饰。 、 《周礼·司几筵》。疏:“初在地者一重,谓之筵。重在上者,即谓之席。”-设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 、 《礼记·祭统》注-设之曰筵,坐之曰席。 、 《诗·邶风·柏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结发同枕席。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觉时之枕席。 、 清·方苞《狱中杂记》-席地而卧。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席地倚墙。
【组词】
席包、 席具、 席户、 席号、 席荐
座位;席位。
【引证】
《孔子家语》-席而无上下,则乱于席次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变色离席。(大惊失色离开座位)。
【组词】
席舍、 席尊、 上席;下席;硬席;专席;来宾席;被告席
2.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