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4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45:15
词汇“御宾”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御宾”字面意思是指接待贵宾或尊贵的客人。其中,“御”字有控制、管理、接待的意思,而“宾”则指客人或宾客。
由于“御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或特定的文学作品中,可能会出现这个词,用以描述对贵宾的接待或款待。
“御宾”一词可能源自古代汉语,用于描述宫廷或贵族家庭对贵宾的接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化或历史背景下仍然保留其意义。
在古代中国,御宾往往与礼仪、尊贵和权力相关联。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礼仪的重视以及对贵宾的尊重。
“御宾”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宫廷生活、华丽的宴会和尊贵的客人。它带有一种庄重和尊贵的情感色彩。
由于“御宾”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这个词。然而,在参与或组织高端活动时,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可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礼仪和行为准则。
在创作中,可以将“御宾”用于描述一个场景,如:“在那个金碧辉煌的大厅里,主人以御宾之礼迎接每一位远道而来的贵宾。”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宫廷接待贵宾的画面,华丽的服饰、精致的餐具和庄重的氛围。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典音乐和庄重的礼仪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御宾”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用来描述对贵宾的接待,如英语中的“receiving distinguished guests”。
“御宾”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中国文化中对礼仪和尊贵的重视。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在现代社会,虽然这个词的使用频率不高,但它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和文学作品中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1.
【御】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为“行”的省写,中为绳索形,右是“人”形。意为人握辔行于道中,即驾驶车马。本义:驾驶车马)。
同本义。也作“驭”。
【引证】
《说文》-御,使马也。 、 《诗·小雅·车攻》-徒御不惊。 、 《汉书·荀彘传》-以御见,侍中。 、 《周礼·大司徒》-礼乐射御书数。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梁弘御戎。 、 《资治通鉴》-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众…甚未足畏。
【组词】
御轮、 御策、 御正、 御夫
2.
【宾】
(形声。从贝,冥(mián)声。甲骨文字形,会意。上面象屋形,下面是“人”和“止”。表示客人来到屋下,即宾客到门。金文将“止”改为“贝”,小篆从之。王国维说:“金文及小篆易从止为从贝者,乃后起之字。”本义:地位尊贵、受人尊敬的客人,贵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从貝者,宾礼必有贽。-賓,所敬也。 、 《礼记·乡饮酒义》-宾者,接人以义者也。 、 《仪礼·乡饮礼》。注:“贤者为宾,其次为介,又其次为众宾。”-谋宾介。 、 《周礼·司仪》-诸侯、诸伯、诸子、诸男之相为宾也。诸公之臣相为国客,是散文宾客通称,对称则宾尊而客卑,宾大而客小。 、 《诗·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荀子·礼论》-宾出,主人拜送。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相待如宾。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众宾团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