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02: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2:14
席子 是一个名词,字面意思是指用草、竹篾、蒲草、稻草、棕榈叶等编织而成的铺垫物,通常用于铺在地上或床上,供人坐卧休息。它是**传统的生活用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在文学作品中,席子 常常被用来营造一种朴素、自然的生活氛围,或者作为表达人物情感的载体。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席子”来指代任何类似的铺垫物,而在专业领域,如家具设计或手工艺品制作中,席子 可能特指某种特定的编织工艺或材料。
同义词:垫子、草席、竹席、蒲席 反义词:无直接反义词,但可以与“硬板”相对比
席子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形状和用途在历史上变化不大,但材料和编织工艺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改进。
在文化中,席子** 不仅是生活用品,也象征着简朴和自然的生活方式。在一些传统节日或仪式中,席子也被用作装饰或功能性物品。
席子 给人以温馨、舒适和自然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田园生活、家庭聚会和放松的时光。
在炎热的夏天,我常常在阳台上铺一张席子,躺在上面看书,享受凉风。
在诗歌中,可以将席子 比喻为平静的港湾,如:“在这张编织的席子上,心灵找到了它的避风港。”
看到席子,可能会联想到夏日午后的蝉鸣和微风拂过草席的声音,以及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席子上的斑驳光影。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铺垫物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用途。例如,日本的榻榻米就是一种类似的铺垫物,但它的材料和编织方式与**的席子有所不同。
席子 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具体的生活用品,也承载了文化和情感的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情境。
1.
【席】
(“蓆”的古字。会意。从巾,庶省声。天子诸侯的席有刺绣镶边,故从巾。席用来待广大宾客,故从“庶”省。本义:供坐卧铺垫的用具。后又曾写作“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即筵也。方幅如巾,故从巾。-席,藉也。礼天子诸侯席有黼绣纯饰。 、 《周礼·司几筵》。疏:“初在地者一重,谓之筵。重在上者,即谓之席。”-设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 、 《礼记·祭统》注-设之曰筵,坐之曰席。 、 《诗·邶风·柏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结发同枕席。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觉时之枕席。 、 清·方苞《狱中杂记》-席地而卧。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席地倚墙。
【组词】
席包、 席具、 席户、 席号、 席荐
座位;席位。
【引证】
《孔子家语》-席而无上下,则乱于席次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变色离席。(大惊失色离开座位)。
【组词】
席舍、 席尊、 上席;下席;硬席;专席;来宾席;被告席
2.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