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6:1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6:11:44
畜兽: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家畜和野兽,通常用来指代那些被人类驯养或生活在野外的动物,如牛、马、猪、狗、狼、虎等。在更广义的语境中,它也可能用来比喻那些行为野蛮、残忍或不道德的人。
“畜兽”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指代家畜和野兽。随着语言的发展,其含义逐渐扩展,开始用于比喻那些行为不端的人。
在**传统文化中,“畜兽”常常被用来比喻那些道德败坏的人,反映了社会对道德行为的重视。
“畜兽”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野蛮、残忍和无道德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避免使用“畜兽”这样的词汇,因为它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
在诗歌中,可以将“畜兽”用于比喻,如:“他的心如同野外的畜兽,冷酷无情。”
看到“畜兽”这个词,可能会联想到野生动物的图片,或是听到野兽的咆哮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beast”或“brute”,它们也有类似的比喻意义,用来形容那些行为野蛮的人。
“畜兽”这个词汇在语言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用法,它不仅指代动物,还用于比喻那些行为不端的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的不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1.
【畜】
饲养。
【引证】
《礼记·曲礼》-畜鸟者则勿佛也。 、 《楚辞·大招》-畜鸾皇只。 、 《徐霞客游记》-则架竹为巢,下畜牛羊豕。
【组词】
畜置
养育。
【引证】
《左传·哀公二十六年》-天下谁畜之。 、 《孟子·梁惠王上》-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 、 、 《诗·小雅·我行其野》-尔不畜我,复我邦家。
【组词】
畜爱
2.
【兽】
(象形。小篆字形。上象耳,中象头,下象足踩地。兽本是禽兽的总称。古另有“獸”字,指捕捉禽兽的活动。二字通用。本义:禽兽的总称)。
四足的哺乳动物,多指野兽。
【引证】
《说文》-兽,守备者。 、 《尔雅·释鸟》-四足而毛谓之兽。 、 《释兽释文》。按,兽中可畜养者则曰兽。-兽毛虫总号。 、 《周礼·庭氏》注-兽,狐狼之属。 、 《周礼·兽人》-大兽公之。 、 《诗·小雅·车攻》-搏兽于敖。 、 曹操《却东西门行》-猛兽步高岗。 、 《战国策·齐策》-兽同足者而俱行。 、 《淮南子·说山训》-山有猛兽。 、 《史记·货殖列传序》-山深而兽往之。
【组词】
兽目、 兽工、 兽人、 兽骇、 兽吻、 兽臣、 兽头大门、 兽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