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02: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02:27
寒武纪:寒武纪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时期,大约开始于5.4亿年前,结束于4.85亿年前。这一时期是地球历史上生命大爆发的时期,许多现代生物的祖先在这一时期出现,因此寒武纪也被称为“生命大爆发的时代”。
“寒武纪”一词源自拉丁语“Cambria”,意为威尔士的古称。这一命名是因为最早的寒武纪地层在威尔士被发现。随着地质学的发展,这一术语被广泛应用于全球的寒武纪地层和时期。
在科学普及和教育中,寒武纪常常被用来解释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起源。它也是科幻作品中常见的元素,用以探讨生命的可能性和未来。
寒武纪可能引发对生命奇迹和自然奥秘的敬畏感。它也可能激发对科学探索和知识追求的热情。
在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时,我曾被寒武纪的化石展览深深吸引,那些古老的生物形态让我对生命的多样性和演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将寒武纪比喻为思想的萌芽,如:
在寒武纪的深渊里, 思想的种子悄然萌发, 穿越亿万年的时光, 绽放成今日的繁花。
寒武纪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化石、深邃的海洋和神秘的生物形态。视觉上,可以想象一系列描绘古代海洋生态的插画或动画。听觉上,可以创作一段融合海洋声音和古老旋律的音乐作品。
在不同语言中,寒武纪的名称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意义是普遍认可的。例如,在法语中,寒武纪被称为“Cambrien”。
寒武纪作为一个地质学名词,不仅代表了地球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激发了人们对生命起源和演化的深刻思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专业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体系和表达能力。
1.
【寒】
(会意。金文外面是“宀”(mián),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寒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寒,冻也。 、 《列子·汤问》注-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 、 《易·说卦》-乾为寒。 、 《左传·哀公十二年》-若不可寻也,亦可寒也。 、 《左传·昭公四年》-以享司寒。 、 《吕氏春秋·有始》-北方曰寒风。 、 《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庄子·德充符》-饥渴寒暑,是事之变。 、 《乐府诗集·木兰诗》-寒光照铁衣。 、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凄神寒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
【组词】
寒肃、 寒悄、 寒衾、 寒噤
2.
【武】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引证】
《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 、 《易·履》-武大为于大君。 、 《诗·郑风·羔裘》-孔武有力。 、 《楚辞·九歌·国殇》-诚既勇兮又以武。
【组词】
英武、 威武、 武色、 武车、 武健、 武断乡曲
指干戈军旅之事。
【引证】
《韩非子·五蠹》-德不厚而行武。 、 《三国志·诸葛亮传》-用武之国。 、 《资治通鉴》-无用武之地。 、
【组词】
武弁、 武不善作、 武训、 武略、 武教、 武运、 武德
3.
【纪】
(形声。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己声。本义:散丝的头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纪,别丝也。 、 《白虎通》-三纲六纪。纪者,理也。 、 《礼记·礼器》。注:“丝缕之数有纪。”-众之纪也。 、 《墨子·尚同上》-譬若丝缕之有纪,网罟之有纲。 、 《淮南子·泰族训》-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则不能成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