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2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3:36
“不可胜纪”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无法全部记录下来”,形容事物或**的数量极其庞大,以至于无法一一记载或描述。这个成语强调了事物的繁多和复杂,超出了记录的能力范围。
在文学作品中,“不可胜纪”常用于形容历史**、人物事迹、自然景观等的丰富多样。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夸张地描述某人经历的丰富或某事物的复杂性。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生态学等,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侧重点的不同,但都表达了数量极大的意思。反义词则强调数量极少或有限。
“不可胜纪”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文献和历史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数量庞大、无法一一记录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不可胜纪”常用于强调历史和自然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体现了对历史和自然的敬畏和尊重。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也常用于描述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畏和好奇,联想到的是历史的长河和自然的奥秘。它影响了我对复杂事物的认知和表达方式,使我更加注重细节和全面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不可胜纪”来形容我阅读过的书籍和观看过的电影,这些经历丰富了我的知识和视野,无法一一列举。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历史的长河,不可胜纪的故事,在时间的长廊中静静流淌。”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历史长河的画卷,无数的人物和**在其中交织。结合音乐,我可以想象一首宏大的交响乐,每个音符都代表着一个不可胜纪的故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ountless”或“innumerable”,都表达了数量极大的意思,但“不可胜纪”更具有文学色彩和历史感。
“不可胜纪”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复杂的事物。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对这个成语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加欣赏其在语言中的美妙和力量。
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兒宽……受遗则霍光、金日磾,其余不可胜纪。
推衍而析其类,则名目繁多,至~。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可】
3.
【胜】
(形声。从力,朕(zhèn)声。本义:胜任,禁得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胜,任也。 、 《尔雅》-胜,克也。 、 《易·遯》。虞注:“能也。”-莫之胜说。 、 《诗·商颂·烈祖》。传:“任也。”-武王靡不胜。 、 《管子·入国》。注:“堪也。”-子有幼弱不胜养为累者。 、 唐·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唐·李朝威《柳毅传》-言讫,歔欷流涕,悲不自胜。
【组词】
不胜其苦、 胜任愉快、 胜兵
4.
【纪】
(形声。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己声。本义:散丝的头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纪,别丝也。 、 《白虎通》-三纲六纪。纪者,理也。 、 《礼记·礼器》。注:“丝缕之数有纪。”-众之纪也。 、 《墨子·尚同上》-譬若丝缕之有纪,网罟之有纲。 、 《淮南子·泰族训》-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则不能成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