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5: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5:11
“养儿备老”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养育子女以备将来自己年老时有所依靠。这个成语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家庭观念,即子女有责任照顾年迈的父母。
在文学作品中,“养儿备老”常用来描绘家庭责任和孝道的主题。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家庭规划或养老问题。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人口学,它可能被用来分析家庭结构和养老保障体系。
“养儿备老”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家庭伦理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在现代社会中其含义和重要性有所变化,但仍然保留了其核心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孝道是核心价值观之一,“养儿备老”体现了这一价值观。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这种观念正在面临挑战,特别是在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
这个词汇让人联想到家庭责任和亲情的重要性。它可能唤起人们对传统价值观的尊重,也可能引发对现代社会中家庭关系变化的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与个人的家庭规划和养老准备相关。例如,一个人可能会考虑如何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以便他们将来能够照顾自己。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养儿备老,亲情如织,绵延不绝。”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家庭团聚的温馨画面。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温馨或传统的音乐来增强这种联想。
在不同文化中,虽然具体的表达方式不同,但类似的观念也存在,如西方文化中的“ filial piety”(孝道)。
“养儿备老”这个词汇不仅反映了传统家庭观念,也提醒我们思考现代社会中的家庭责任和养老问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嫁夫恨不早,养儿将备老。
1.
【养】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供养,奉养;抚育。
【引证】
《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养,供养也。 、 《礼记·郊特牲》-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 、 《荀子·礼论》-殳能生之不能养之。 、 《韩非子·五蠹》-养不亏。 、 、 《韩非子·五蠹》-不食力而养足。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养公姥。 、 、 《史记·魏公子列传》-归养。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养父母。
【组词】
养娇囡、 养家人、 养济院
2.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
3.
【备】
(形声。从人,備(bèi)声。本义:谨慎、警惕)。
同本义。
【引证】
《大戴礼记·小辨》-事戒不虞曰知备。 、 《墨子·七患》-备者,国之重也。 、 《国语·周语》-且夫备有未至而设之。 、 《汉书·史丹传》-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
【组词】
傥荡不备
4.
【老】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手里拿着拐杖的老人形。本义:年老,衰老)。
五十至七十岁的高龄。
【引证】
《说文》-老,考也。七十曰老。 、 《礼记·曲礼》-七十以上曰老。 、 《国语·吴语》。注:“六十曰耆,七十曰老。”-有父母耆老而无昆弟者以告。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注:“六十称耋,七十称老。”-使帅一二耋老而绥焉。 、 《楚辞·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 、 《管子·海王》注-六十以上为老男,五十以上为老女。 、 《后汉书》-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组词】
老钝、 老家人、 老院子、 老丹青、 老行、 老姐、 老杜、 老羸、 老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