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7: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7:02
词汇“灭宝”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中进行分析。
“灭宝”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消灭宝物”或“使宝物失去价值”。这里的“灭”通常指消灭、毁灭,而“宝”则指珍贵的东西或宝物。
由于“灭宝”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种极端的破坏行为,比如在战争或灾难中珍贵的文化遗产被摧毁。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除非是在特定的讨论中,如历史、考古或军事话题。
由于“灭宝”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的信息可能较少。它可能是由“灭”和“宝”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的语境。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灭宝”可能与保护文化遗产、历史记忆或战争罪行等相关。例如,在国际法中,故意破坏文化遗产可能被视为战争罪。
“灭宝”这个词汇可能引起人们的悲伤和愤怒,因为它涉及到珍贵物品的毁灭,这通常与巨大的损失和破坏相关联。
由于“灭宝”不是一个日常使用的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灭宝”用于描述一个故事中的悲剧性**,比如一个角色为了保护某件宝物而牺牲,或者一个反派角色故意破坏珍贵的文化遗产。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战争或灾难中珍贵物品被摧毁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哀伤的音乐或战争的轰鸣声。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来描述珍贵物品的毁灭,但其具体词汇和使用情况会有所不同。
“灭宝”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表达方式来描述极端的破坏行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特定的情感和情境。
1.
【灭】
(形声。从水,威(xuè)声。简化字“灭”为会意,从“一”从“火”,“一”表示覆压火上。本义:消灭;灭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灭,尽也。 、 《尔雅·释诂》-灭,绝也。 、 《礼记·乐记》-国之灭亡无日矣。 、 《谷梁传·襄公六年》-家有既亡,国有既灭。 、 《吕氏春秋·情势》-以小畜大灭。 、 杜牧《阿房宫赋》-谁得而族灭也? 、 苏洵《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敝在赂秦。 、 《文心雕龙·明诗》-秦皇灭典,亦造仙诗 、 《战国策·魏策》-灭韩亡魏。
【组词】
灭于绛;一朝而灭;灭亲、 灭户、 消灭、 毁灭、 灭夷、 灭劫
2.
【宝】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房子里有贝和玉,表示家里藏有珍宝,会意。在西周金文里,又加上一个声符“缶”(古音与“宝”同)。本义:珍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宝,珍也。 、 《诗·大雅·桑柔》-稼穑维宝。 、 《诗·大雅·崧高》-以作尔宝。 、 《谷梁传·定公八年》-宝玉者,封圭也。 、 《国语·鲁语》。注:“玉也。”-以其宝来奔。 、 《论语》-怀其宝。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和氏壁天下人所共传宝也。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戴朱缨宝饰之帽。
【组词】
珠宝;宝函、 珍宝、 宝肆、 宝冕、 宝钏、 宝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