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6:16: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6:16:40
“比手划脚”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通过手势和脚的动作来表达意思。基本含义是指通过肢体语言来传达信息,通常在没有语言交流的情况下使用,或者在语言交流不充分时作为补充。
“比手划脚”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人类早期在没有语言或语言不通时依赖肢体语言进行交流的历史。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成语更多地被用来形容人们在特定情绪或情境下的行为。
在**文化中,肢体语言一直被认为是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些传统戏剧如京剧中,演员通过夸张的肢体动作来表达情感和故事情节,这与“比手划脚”的含义相呼应。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生动和活泼的。它让我联想到人们在激动或紧张时的自然反应,这种反应往往是真诚和直接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见过演讲者在台上因为紧张而比手划脚,这种肢体语言虽然有时显得不够专业,但也显示了他们的真诚和努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话语如风,比手划脚间,情感如潮涌。”
想象一个无声电影中的场景,演员通过比手划脚来表达情感,这种视觉和听觉的缺失反而增强了观众对肢体语言的感知。
在不同文化中,肢体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直接的眼神接触和手势可能被视为自信的标志,而在某些东方文化中,这可能被视为不礼貌或过于直接。
“比手划脚”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沟通方式,也反映了人类情感和行为的多样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并运用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好地把握非语言沟通的细微差别,增强了我的沟通技巧。
老看守却像没听见,紧比手划脚说。
二舅讲故事是很认真的,讲到红军胜利的时候,总是~,眉飞色舞。
1.
【比】
(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六月》-比物四骊。 、 《尔雅·释鸟》-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 、 《史记·天官书》-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 、 《周礼·世妇》。注:“次也。”-比其具。 、 《周礼·田仆》-及献比禽。 、 《孟子·滕文公上》-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 《战国策·燕策》-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 《聊斋志异·促织》-纳比笼中。
【组词】
比肩、 比物、 比集、 比缀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3. 【划】
4.
【脚】
传统戏曲中的人物类型。
【引证】
《说文》-崛,山短高也。 、 《埤苍》-崛,特立也。 、 张衡《西京赋》-神明崛其特起。 、 《文选·扬雄·甘泉赋》-洪台崛其独出兮。
【组词】
脚儿、 脚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