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15: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15:06
击楫中流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击打船桨在河流中央”。这个成语源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击楫中流,誓不反顾。”原意是指在河流中央击打船桨,表示决心坚定,不回头。后来,这个成语被用来形容人意志坚定,勇往直前,不畏艰难。
在文学作品中,击楫中流 常用来描绘英雄人物或志士仁人的坚定决心和勇敢行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文章中,它仍然是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在专业领域,如历史、文学研究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分析和解读古代文献中的情感和意志表达。
同义词:
反义词:
击楫中流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左传》,这是一部记载春秋时期历史的古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意义逐渐固定,成为表达坚定意志和勇敢行为的常用语。
在文化中,击楫中流** 象征着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定和勇敢。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坚定和勇敢。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不放弃,坚持到底的人。这种联想影响了我对困难的态度,鼓励我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坚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一次重要的考试中感到非常紧张和焦虑。那时,我想起了击楫中流 这个成语,它激励我保持冷静和坚定,最终我成功地通过了考试。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生活的河流中,我击楫中流,
不畏风浪,不惧暗流。
心中的灯塔指引我前行,
直到梦想的彼岸,我誓不回头。
击楫中流 让我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在汹涌的河流中奋力划桨,背景是壮丽的山川。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激昂的交响乐,象征着坚定的意志和勇敢的行动。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forge ahead" 或 "press on",虽然它们没有击楫中流 那样的历史和文化深度,但都表达了坚定向前的意思。
击楫中流 是一个充满力量和决心的成语。它不仅在文学和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在日常生活中激励人们面对困难时保持坚定。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坚持和勇敢的重要性,并将其应用到我的生活和创作中。
~,着祖生之鞭;下濑横戈,成汉武之志。
晋元帝在江南建立东晋,北方及中原的大部分土地被外族所占。祖逖准备率军收复中原,朝廷只给他奋威将军的虚名,祖逖率领他的100多家人渡江北伐,在江中中流击楫,发誓收复中原。后来他果真收复大片失地,但东晋根本无心抗战
1.
【击】
(形声。从手,毄(jī)声。本义:敲击,敲打)。
同本义。
【引证】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欲以击柱。 、 、 《资治通鉴·唐纪》-留击柝者。 、 、 《楚辞·九歌·国殇》-援玉 枹兮击鸣鼓。
【组词】
击壤、 击节、 击鞠
2.
【楫】
(形声短的船桨)。
同本义。短曰楫,长曰楫。
【引证】
《韵会》-棹,短曰楫,长曰棹。 、 《说文》-楫,舟擢也。 、 《诗·卫风·竹竿》-桧楫桧舟。 、 《楚辞·哀郢》。注:“船櫂也。”-楫齐扬以容与兮。 、 《汉书·贾谊传》-亡维楫。
3.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4.
【流】
(会意。本义:水流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公刘》-观其流泉。 、 《文选·马融·长笛赋》-顄淡滂流。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血流殷地。 、 《乐府诗集·林兰诗》-黄河流水。 、 唐·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自此回。 、 唐·张志和《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