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10: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10:02
猛不防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突然、出乎意料地。它用来形容某件事情发生得非常突然,没有预兆,让人措手不及。
猛不防 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描述戏剧性的转折或意外,增强故事的紧张感和悬念。在口语中,它常用来表达对突发的惊讶或无奈。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或体育,它可能用来描述战术上的突然变化。
同义词:突如其来、出其不意、猝不及防 反义词:预料之中、有备无患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表达上各有侧重,突如其来 强调的突然性,出其不意 强调对对方的意外,猝不及防** 强调没有准备。
猛不防 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作为一个成语,其使用历史悠久,可能在古代文献中已有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猛不防 常与意外和不可预测的相关联,反映了人们对生活中不确定性的认识和应对策略。
猛不防 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惊讶和紧张。它让人联想到生活中的意外和挑战,有时也带有一种刺激和兴奋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猛不防 可以用来描述各种意外情况,如突然的电话、意外的访客或突发的天气变化。
在诗歌中,猛不防 可以用来形容爱情的突然降临:
春风拂面,猛不防, 你的笑容,闯入我心房。
猛不防 可以联想到电影中的突然转折场景,如突然的爆炸声或惊叫声,以及随之而来的紧张音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out of the blue" 或 "unexpectedly",它们都传达了突然和意外的含义。
猛不防 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的突然性,还传达了人们对这种突然性的情感反应。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现力。
1.
【猛】
(形声。从犬,孟声。本义:健壮的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猛,健犬也。 、 《孟子》-驱猛兽。 、 张衡《西京赋》。注:“怒也。”-猛虞趪趪。
【组词】
大猛
凶恶可怕。
【引证】
《韩诗外传》-公之狗甚猛。 、 《礼记·乐记》-粗厉猛起。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 、 宋·苏轼《石钟山记》-如猛兽奇鬼。
【组词】
猛利、 猛戾、 猛急、 猛暴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防】
(形声。从阜,方声。本义:堤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防,堤也。 、 《周礼·稻人》-以防止水。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町原防。 、 《礼记·郊特性》-祭防与水庸。 、 《管子·度地》-大者为之堤,小者为之防。 、 《吕氏春秋·慎小》。又如:防隅(水防山隅);沟防;堤防-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