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7 16:19: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7 16:19:32
“清水脸”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者广泛使用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地方性的表达或者特定群体中的用语。字面意思是指脸上没有化妆,只有清水洗净的状态,即素颜。
由于“清水脸”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有限。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人自然、朴素的美,或者在某些文化中,它可能被视为一种健康或自然的生活方式的象征。
由于“清水脸”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它可能是由“清水”和“脸”两个词组合而成,用来形容脸上没有化妆品的状态。
在某些文化中,清水脸可能被视为一种回归自然、健康生活的象征。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清水脸也可能被视为一种时尚和个性的表达。
清水脸可能让人联想到清新、自然和朴素的美。它可能唤起人们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由于“清水脸”不是一个常见词汇,个人应用的例子可能不多。但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可能会用它来形容自己或他人的自然美。
在诗歌或故事中,清水脸可以被用来形容一个角色的自然美,或者作为一种象征,代表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
清水脸可能让人联想到清晨的清水、自然风光和宁静的氛围。在视觉上,它可能与清澈的水、自然的景色相关联;在听觉上,它可能与流水声、鸟鸣等自然声音相关联。
由于“清水脸”不是一个国际通用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明确。在某些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存在,但具体用法和含义可能有所不同。
“清水脸”这个词汇虽然不是一个常见词汇,但它可以用来形容自然、朴素的美,或者作为一种象征,代表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1.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2.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水,准也。 、 《释名》-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 、 《淮南子·天文》-积阴之寒气为水。 、 《书·洪范》-五行一曰水。 、 《左传·桓公元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 、 《礼记·曲礼》-水曰清滌。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组词】
水铫、 水头儿、 水湿、 水蛊病、 水中丞、 水落归槽、 水喷桃花、 水镜先生、 水陆杂陈、 水廓、 水涡、 水馆
3.
【脸】
(形声。从肉,佥(qiān)声。古代表示人的整个面部用“面”。“脸”字在魏晋时期才出现,只表示两颊的上部,到了唐宋时期,口语中才用“脸”表示整个面部。本义:两颊的上部)。
同本义。
【引证】
吴均《小垂手》-蛾眉与曼脸,见此空愁人。 、 白居易《昭君怨》-满面黄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 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头圆筋骨紧,两脸明且光。
【组词】
脸蛋、 脸巴子、 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