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42: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3:42:36
权焰(quán yàn)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权力所带来的炽热、旺盛的状态或气势。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集团因掌握权力而显得非常强势、威风或嚣张。
在文学作品中,“权焰”常用来描绘那些因权力而变得傲慢、不可一世的人物或势力。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批评或讽刺那些滥用权力的人。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社会学,它可能用来分析权力的动态和其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同义词:权势、权柄、权威、权能 反义词:无权、弱势、无力、无势
同义词中,“权势”强调权力的力量和影响力,“权柄”侧重于权力的掌握和使用,“权威”强调权力的合法性和威信,“权能”则侧重于权力的能力和效果。反义词则反映了缺乏权力或处于不利地位的状态。
“权焰”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权”和“焰”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权”指秤砣,引申为衡量和权力,“焰”指火焰,引申为旺盛和炽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形容权力的炽热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权力的使用和表现一直是重要的社会议题。“权焰”这个词反映了人们对权力过度集中和滥用的担忧和批评。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来警示权力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权焰”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权力的傲慢和滥用。它可能引发对权力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担忧和反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某些人因掌握权力而变得傲慢自大,这时可以使用“权焰”来形容他们的状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权焰如火,烧尽一切公正与善良。”
视觉上,“权焰”可能让人联想到熊熊燃烧的火焰,象征着权力的炽热和不可控制。听觉上,可能让人联想到火焰的噼啪声,象征着权力的爆发和扩张。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ower play”或“power trip”,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涉及到权力的使用和表现。
“权焰”这个词深刻地揭示了权力的两面性,既有其必要性和正面作用,也有其潜在的负面影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分析权力现象,以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1.
【权】
(形声。从木,雚(guàn)声。本义:黄花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权,黄华木也。从木,雚声。 、 《尔雅·释木》。又如:权舆(草木萌发的状态)-权,黄英。 、 《诗·秦风·权舆》-于嗟乎,不承权舆。 、 《大戴礼记·诰志》-于时冰泮发蛰,百草权舆。
2.
【焰】
(形声。从火,臽(xiàn)声。本义:火苗)。
同本义。
【引证】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烟焰迷漫 。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又如:内焰(火焰的中间部分);外焰(火焰最外层);焰段(见“艳段”);焰烘烘(焰腾腾。火焰旺盛的样子;引申为情绪激昂);焰头上(喻指兴旺发达);焰焰(火苗起初的样子)-烟焰雾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