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2: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42:09
词汇“晦默”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文雅且带有一定古风的词汇。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晦默”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晦默”字面意思是指沉默寡言,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想法或情感。其中,“晦”字有暗淡、不明显之意,“默”字则指沉默、不说话。结合起来,“晦默”形容一个人内向、含蓄,不轻易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晦默”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其中“晦”字在古代汉语中就有暗淡、不明显的意思,而“默”字则一直指沉默。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晦默”这个词汇,其含义在历史演变中保持相对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内敛和含蓄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晦默”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在社会交往中,过于晦默可能会被认为是不够开放或不够真诚。
“晦默”一词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神秘和难以捉摸。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深邃的内心世界和不易察觉的情感波动。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遇到过一位晦默的朋友,他总是默默地倾听,很少表达自己的观点,这让我感到他内心深处有着丰富的思考和情感。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晦默”来形容夜晚的宁静:“夜幕低垂,星辰晦默,万籁俱寂。”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孤独的身影在昏暗的灯光下默默沉思;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柔、低沉的旋律来表达“晦默”的氛围。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reticent”或“taciturn”来形容类似的特点。
通过对“晦默”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一词汇的丰富内涵和文化背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描绘人物性格和情感状态。
1.
【晦】
(形声。从日,每声。本义: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晦,月尽也。 、 《论衡·四讳》-三十日日月合宿,谓之晦。 、 《左传·成公十七年》-陈不违晦。 、 《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不知晦朔。 、 清·姚鼐《登泰山记》-戊申晦。
【组词】
晦望、 晦景、 晦日
2.
【默】
(形声。从犬,黑声。本义:狗突然窜出追人)。
闭口不说话。
【引证】
《书·说命》-恭默思道。 、 《论语》-默而识之。 、 《易·系辞》-或默或语。 、 《国语·楚语》-三年默以思道。 、 《左传·昭公十五年》-我不欲战而能默。 、 白居易《移家入新宅》-默坐低双眉。
【组词】
默然不语、 默默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