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14: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14:26
词汇“晦芒”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构成的字面意义和可能的引申意义入手。
“晦”字通常指昏暗、不明显,而“芒”字则指光芒、锋芒。将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晦芒”可能指的是一种隐晦的光芒,即不明显但确实存在的光芒,或者是指光芒被遮蔽的状态。
由于“晦芒”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隐秘而微妙的美,或者是在描述一种被压抑的光辉。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
由于“晦芒”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晦”和“芒”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以表达一种特定的意境或情感。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晦芒”可能被用来象征那些不被重视但确实存在的价值或力量。
“晦芒”可能给人一种神秘而深邃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那些隐藏在表面之下的美丽或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晦芒”这个词汇,但它可以启发我们去发现和欣赏那些不那么显而易见的美好。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晦芒”来形容夜晚的星光,它们虽然不如白天的阳光那么耀眼,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和意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夜晚星空的画面,那些微弱的星光就像是“晦芒”,在黑暗中静静地闪烁。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晦芒”的词汇,但类似的意境可以通过不同的词汇组合来表达。
“晦芒”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种表达隐秘之美的方式。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1.
【晦】
(形声。从日,每声。本义: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晦,月尽也。 、 《论衡·四讳》-三十日日月合宿,谓之晦。 、 《左传·成公十七年》-陈不违晦。 、 《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不知晦朔。 、 清·姚鼐《登泰山记》-戊申晦。
【组词】
晦望、 晦景、 晦日
2.
【芒】
(形声。从艸,亡声。本义:谷类植物种子壳上或草木上的针状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锴曰:“谓麦谷为芒种是也。”-芒,草耑也。 、 《周礼·地官·稻人》。郑众注:“芒种,稻麦也。”-种之芒种。 、 《白虎通·五行》-芒之为言萌也。 、 潘岳《射雉赋》-麦渐渐以擢芒。(擢芒:长出麦芒。)
【组词】
芒茅、 芒履、 芒鞋、 芒刺、 芒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