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03: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03:22
词汇“焌薪”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古旧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尝试进行以下分析:
“焌薪”由两个字组成:“焌”和“薪”。
结合起来,“焌薪”可能指的是燃烧的柴火,或者引申为提供燃料、能源的意思。
由于“焌薪”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可能很少出现。在古文献或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它可能用来描述与火、燃料相关的事物。
“焌”字的词源可能与火的燃烧有关,而“薪”字则一直与柴火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的词汇可能在现代汉语中逐渐被更常用的词汇所替代。
在古代社会,燃料的管理和使用是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焌薪”可能在当时的文献中有所体现。
提到“焌薪”,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生活场景,如家庭围坐在火堆旁取暖的温馨画面。
由于“焌薪”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它。
在创作中,可以将“焌薪”用于描述古代场景,如:“夜幕降临,村庄的每一户人家都在忙着焌薪,准备晚餐。”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古代家庭围绕火堆的画面;结合音乐,可能会选择一些古风音乐来增强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与燃料、火相关的词汇是普遍存在的。
“焌薪”作为一个生僻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历史深度。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汉语文化。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虽然不必频繁使用这样的词汇,但了解其含义和背景可以增加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焌】
火烧。
【引证】
《广韵》-焌,火烧。
[口语] 火灭。今俗指把燃烧物放入水中使熄灭
2.
【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薪,荛也。 、 《礼记·月令》。注:“大者可析谓之薪。”-收秩薪柴。 、 《周礼·委人》。注:“粗者曰薪,细者曰蒸。”-薪蒸材木。 、 《诗·小雅·无羊》-以薪以蒸。 、 《管子·轻重甲》-农夫得居装而卖其薪荛。 、 《礼记·曲礼》-某有负薪之忧。 、 《孟子》-毁伤其薪木。 、 《聊斋志异·狼三则》-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组词】
薪火、 薪桂、 薪柴、 薪樵
可以劈开来用的粗大木柴。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资治通鉴·唐纪》-负薪刍助之。 、 宋·苏洵《六国论》-抱薪救火。
【组词】
薪采、 薪桂、 薪蒸、 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