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4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47:36
词汇“恨恚”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恨”和“恚”。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恨恚:字面意思是深深的怨恨和愤怒。其中,“恨”表示怨恨、不满,“恚”表示愤怒、恼怒。两个字合在一起,强调了一种强烈的负面情绪。
在**传统文化中,“恨恚”常与道德判断和情感表达相关,如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描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冲突。
在现实生活中,我很少使用“恨恚”这个词,因为它给人一种过于强烈的负面感觉。通常我会用“不满”或“愤怒”来表达类似的情绪。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恨恚如潮涌,
心中怒火燃。
背叛如刀割,
痛彻心扉间。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resentment”和“anger”,但“恨恚”更强调一种深层次的怨恨和愤怒。
“恨恚”是一个表达强烈负面情绪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在文学和情感表达中仍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状态。
1.
【恨】
(形声。从心,艮(gèn)声。本义:怀恨在心,怨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恨,怨也。 、 《国语·周语下》-今财亡民罢,莫不怨恨。 、 唐·杜甫《兵车行》-役夫敢申恨。 、 唐·李朝威《柳毅传》-恨贯肌骨。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国之恨。
【组词】
恨命、 恨恨、 恨穷发极、 恨五骂六、 恨如头醋
2.
【恚】
(形声。从心,圭声。本义:怨恨,愤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恚,恨也。 、 《广雅·释诂二》-恚,怒也。 、 《战国策·齐策三》-故去忿恚之心;而成终身之名。 、 《管子·地员》-恚目。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恚而语女曰。 、 《明史》-懋卿恚甚。 、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承畴大恚。
【组词】
恚碍、 恚忌、 恚忿、 恚责
愤怒地,生气地;发怒地。
【引证】
《汉书》-舍人恚曰:“朔擅诋欺天子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