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6:21: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6:21:02
词汇“泄口”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是一个较为生僻或特定领域的术语。根据字面意思,“泄口”可以理解为“泄漏的口子”或“排放的出口”。由于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不高,以下分析将基于其可能的含义进行。
“泄口”字面意思是指泄漏或排放的开口,通常用于描述液体、气体或其他物质泄漏或排放的通道或孔洞。
在不同的语境下,“泄口”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由于“泄口”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详细记录。它可能是由“泄”(泄漏)和“口”(开口)两个字组合而成。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泄口”可能与环境保护、工业污染等话题相关,反映了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泄口”可能让人联想到污染、泄漏等负面情景,带来一定的负面情感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泄口”可能不常被使用,但在处理家庭维修或环境问题时,可能会遇到相关的实际应用。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泄口”比喻为情感的出口,如“他的心是一个封闭的房间,只有通过那个小小的泄口,才能窥见一丝光明。”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破损的水管或工厂的排放口,带来视觉上的污染感;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水流声或机器的轰鸣声。
在不同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相关的概念如“leak”(泄漏)或“outlet”(出口)在英语中可以表达类似的意思。
“泄口”作为一个特定领域的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在特定语境下具有明确的含义。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和准确性。
1.
【泄】
(形声。从水,世声。本义:泄水。在江西)。
假借为“歇”。发泄;发散。
【引证】
《庄子·山木》。司马注:“发也。”-运物之泄也。 、 左思《魏都赋》。注:“犹出也。”-穷岫泄云。 、 《素问·平人气象论》。注:“谓发泄也。”-宗气泄也。 、 《淮南子·本经》-精泄于目。 、 《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俾民忧泄。 、 李白《历阳壮士勤将军名思齐歌》-蓄泄数千载。
【组词】
泄宣、 泄冤、 泄写
2.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