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3:00: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3:00:39
央告(yāng gào)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恳求、请求别人帮助或答应某事。它通常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表达出请求者的不安、急切或谦卑的态度。
在文学作品中,央告常用于描绘人物之间的互动,特别是在需要表达人物内心的脆弱或无助时。在口语中,央告可能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求助或请求,如向朋友借钱或请求帮助。在专业领域,央告可能不太常见,除非是在需要表达强烈请求的场合。
央告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央”字有中心、请求的意思,“告”字则有告知、请求的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央告逐渐固定为表达恳求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央告体现了人际关系中的谦卑和礼貌,尤其是在请求帮助或宽恕时。这种表达方式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尊重。
央告这个词往往让人联想到无助、恳切和希望。它可能唤起同情和愿意帮助的情感,同时也可能让人感受到请求者的脆弱和需要保护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央告可能用于各种场合,如向家人请求原谅,向同事请求协助,或向陌生人请求帮助。这种表达方式可以帮助建立或修复人际关系。
在诗歌中,央告可以用来增强情感的表达,如:
夜深人静,我央告星辰, 带去我对你深深的思念。
央告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低头恳求的画面,或是听到一个人用颤抖的声音请求帮助的声音。
在英语中,央告可以对应到“plead”或“beg”这样的词汇,它们同样表达了强烈的请求和恳求的情感。
央告是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表达了请求的行为,还传递了请求者的情感状态。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恰当使用央告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意图。
1.
【央】
(会意。小篆字形。从大,在冂(jiǒng)之内。上像物体(冂),一个人(大)站在它的当中。本义:中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央,中央也。 、 《诗·秦风·蒹葭》-宛在水中央。 、 《礼记·月令》-中央土。 、 《荀子·正论》。注:“中渎也。”-今人或入其央渎,窃其猪彘。 、 《汉书·外戚传》。注:“犹未半也。”-惜蕃华之未央。 、 《管子》-方六里,名之曰社,有邑焉,名之曰央。
【组词】
央渎
2.
【告】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牛”,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本义:报告,上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告,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 、 《书·金滕》-乃告太王王季文王。 、 《易·益》-告公用圭。 、 《诗·齐风·南山》-必告父母。 、 《仪礼·乡射礼》-以告于乡先生君子。 、 《尔雅·释言》-告,请也。 、 《吕氏春秋·赞能》-敢以告于先君。 、 《书·康王之诰》-敢敬告天子。 、 《书·甘誓》-予誓告汝。 、 《书·汤诰》-诞告万方。 、 《列子·杨朱》-不告而娶。 、 诸葛亮《出师表》-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 《资治通鉴·唐纪》-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
【组词】
告事、 告报、 告变、 告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