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9:0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02:46
“拆西补东”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拆掉西边的来补充东边的。基本含义是指为了弥补一个方面的不足或缺陷,而从另一个方面抽取资源或进行调整。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在资源分配上的不均衡或不合理,或者在处理问题时的权宜之计。
在文学作品中,“拆西补东”可能用来描绘一个社会或组织在资源分配上的不公平现象,或者一个人在处理个人问题时的无奈选择。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批评某人的决策或行为,指出其缺乏全局观或长远考虑。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管理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讨论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
同义词:权宜之计、临时措施、应急之策 反义词:统筹兼顾、全面规划、均衡发展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拆西补东”更强调从一个地方抽取资源来补充另一个地方的不平衡,而“权宜之计”等则更侧重于临时性的、非长远的解决方案。
“拆西补东”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在资源分配上的常见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仅局限于物质资源的分配,也包括人才、时间等其他资源的分配。
在**传统文化中,平衡和和谐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因此,“拆西补东”这个成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在追求平衡和谐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矛盾。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一种不公平或不合理的资源分配方式。在联想上,人们可能会想到那些因为资源不均而受到影响的人群或地区。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比如为了应对紧急的家庭开支而从储蓄中抽取资金,这种行为虽然暂时解决了问题,但长远来看可能会导致财务上的不平衡。
在诗歌中,可以将“拆西补东”融入到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中,如:
拆西补东,资源不均,
城乡差距,人心难平。
权宜之计,非长远策,
和谐社会,需共谋策。
在视觉上,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边是资源丰富的地区,另一边是资源匮乏的地区,中间有一条线表示资源的流动。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人们在讨论资源分配不公时的争论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obbing Peter to pay Paul”,意思是为了支付一个债务而借另一个债务,这与“拆西补东”在含义上有相似之处,都强调了资源分配的不均衡。
“拆西补东”这个成语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资源分配的问题,还促使我们在做决策时考虑全局和长远的影响。通过对这个成语的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并在个人和职业生活中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虽乃得如斯,有为多患累,与道殊悬运,拆西补东尔。
1.
【拆】
[方言]∶排泄
【组词】
拆烂污
2.
【西】
(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西,鸟在巢上,象形。 、 《敦煌曲子词集》-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
【组词】
西迟
3.
【补】
(形声。从衣,甫声。本义:补衣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补,完衣也。 、 《吕氏春秋·顺说》-田赞衣补衣。 、 唐·白居易《村居卧病》-补褐防寒岁。
【组词】
补衣;补袜;补衬、 补衣
4.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东,动也。 、 《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 《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东方木也。 、 《广雅·释天》-东君,日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东。”-东邻。 、 《白虎通·情性》-东方者,阳也。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组词】
关东;旭日东升;东夏、 东朝、 东极、 东君、 东坦、 东裔、 东村女、 东方作、 东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