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29: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29:03
审问:指对某人进行详细的询问,通常是为了获取信息、查明事实或进行法律程序。在法律语境中,审问往往是由有权机构对犯罪嫌疑人或证人进行的正式询问。
审问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审”意味着仔细检查或审查,“问”意味着询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法律和行政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中国文化中,审问与法律和正义紧密相关,体现了社会对公正和秩序的追求。在历史上,审问往往是官方机构查明真相的手段。
审问一词往往带有一种严肃和紧张的情感色彩,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警察局和紧张的对话场景。
在日常生活中,审问可能发生在工作面试、学术讨论或家庭纠纷中,每个人可能都有与审问相关的个人经历。
在诗歌中,审问可以被用来象征内心的探索和自我反省:
在寂静的夜里,我对自己进行审问, 探寻那些隐藏在心底的秘密。
审问可能让人联想到昏暗的房间、严肃的面孔和紧张的对话声,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审问的场景。
在英语中,interrogation 是审问的对应词汇,它在法律和警察领域中使用广泛。不同文化对审问的态度和实践可能有所不同。
审问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它在法律、文学和日常生活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了解审问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参与相关的社会活动。
1.
【审】
(会意。从宀番。宀房屋。番,兽足。屋里有兽足印,能仔细分辨。简体字从宀申声。本义:详究;考察)。
同本义。
【引证】
《荀子·非相》-审,谓详观其道也。 、 《吕氏春秋·察传》-闻而审,则为福矣。 、 《吕氏春秋·察今》-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
【组词】
审时、 审物、 审形、 审决、 审机而行、 审别、 审势
2.
【问】
(形声。从口,门声。本义:问,询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问,讯也。 、 《书·吕刑》-皇帝请问下民。 、 《周礼·大宗伯》-时聘曰问。 、 《仪礼·聘礼》-小聘曰问。 、 《论语》-问人于他邦。 、 《礼记·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 、 《乐府诗集·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 《列子·汤问》-问其故。 、 《后汉书·列女传》-跪问其故。 、 《史记·孔子世家》-景公问政孔子。 、 《史记·滑稽列传》-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笑问客从何处来。 、 宋·欧阳修《归田录》-康肃问曰。 、 《左传·庄公八年》-公问不至。
【组词】
到食堂问一下开饭的时间;问途、 问信、 问官答花、 不耻下问;查问;发问;讯问;追问;自问;不懂就问;问字、 问岁、 问禁、 问遂、 问对、 问知、 问俗、 问卦、 问经、 问龟、 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