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9:4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9:44:54
“冷冰冰”是一个形容词,字面意思是指温度低,感觉冷。基本含义是指物体或环境缺乏温暖,给人以冷漠、不热情的感觉。在情感表达上,它常用来形容人的态度或行为缺乏温情,显得冷漠无情。
“冷冰冰”这个词源于对温度的描述,后来逐渐扩展到情感和态度的描述。在古代汉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更倾向于使用“冷”和“冰”这样的单字,而“冷冰冰”这种叠词形式增强了表达的情感色彩。
在东方文化中,“冷冰冰”常被用来形容人际关系中的疏离感,反映了社会对温情和人际互动的重视。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更直接地指向个人的情感状态。
“冷冰冰”这个词给人以冷漠、疏远的情感反应,联想可能包括冰冷的金属、冬天的寒风等,这些都与缺乏温暖和人情味有关。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服务态度冷冰冰的店员,可能会影响购物体验,让人感到不舒服。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她的心,冷冰冰,如同冬夜的霜,冻结了所有的温柔。”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冰川、冰雕等冷色调的图像;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冷风吹过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old as ice”,在法语中可能是“froid comme la glace”,这些表达都传达了类似的冷漠和无情的意味。
“冷冰冰”这个词在描述情感和态度时非常有力,它不仅传达了物理上的冷,更深刻地表达了人际关系中的冷漠和疏离。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更好地传达情感和意图。
1.
【冷】
(形声。从仌(bīng),冰,令声。本义: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冷,寒也。 、 白居易《乌夜啼》-画堂鹦鹉鸟,冷暖不相知。
【组词】
冷香、 冷泉、 冷翠
2.
【冰】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冰,水坚也。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诗·邶风·匏有苦叶》-迨冰未泮。 、 《汉书·五行志》-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 、 《管子·五行》-冰解而冻释。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徒释甲,执冰而踞。
【组词】
冰扳、 冰麝、 冰清水冷、 冰前刮雪、 冰玉自信、 冰轮
3.
【冰】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冰,水坚也。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诗·邶风·匏有苦叶》-迨冰未泮。 、 《汉书·五行志》-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 、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 、 《管子·五行》-冰解而冻释。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公徒释甲,执冰而踞。
【组词】
冰扳、 冰麝、 冰清水冷、 冰前刮雪、 冰玉自信、 冰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