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9:1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9:13:35
“热烘烘”是一个形容词,用来描述温度高、感觉热的状态。它通常用来形容物体或环境给人以温暖或热烈的感受,有时也带有一定的夸张色彩。
在文学作品中,“热烘烘”常用来营造氛围,如描述夏日的炎热或火炉的温暖。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形容人的热情或某种热烈的活动场面。在专业领域,如气象学中,可能会用更精确的词汇来描述温度,但“热烘烘”作为一种日常表达,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色彩的不同,如“热腾腾”更强调热气上升的感觉,“暖洋洋”则带有更多的舒适感。
“热烘烘”是由“热”和“烘烘”组合而成的词汇。其中,“烘烘”是一个拟声词,模拟热气或火焰的声音,后来被用来形容热的状态。这个词在汉语中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但其具体起源难以考证。
在**文化中,“热烘烘”常与团圆、温馨的场景联系在一起,如春节时家人围坐在热烘烘的火炉旁,共享天伦之乐。
“热烘烘”给人以温暖、舒适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和亲情的温暖。它也可能让人想到夏日的炎热,带来一丝烦躁或不适。
在冬天,我喜欢坐在热烘烘的暖气旁,读一本好书,享受那份温暖和宁静。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热烘烘的阳光下,花儿绽放着笑容,大地披上了金色的外衣。”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冬日的早晨,阳光透过窗户,房间里热烘烘的,窗外是洁白的雪地。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温暖而又宁静。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ot and toasty”或“warm and cozy”,它们传达了类似的温暖和舒适的感觉。
“热烘烘”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热,还传递了情感上的温暖和舒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让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和有趣。
1.
【热】
(形声。本义:温度高)。
同本义。跟“冷”相对。
【引证】
《素问·五常变大论》-肺甚畏热。 、 《韩非子·有度》-清暖寒热,不得不救。 、 《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立厩中仆马之间,……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 《列子·汤问》-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组词】
热天;热釜、 热浪;炽热;滚热;火热
2.
【烘】
(形声。从火,共声。本义:烧,焚烧)。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言》-烘,燎也。 、 《诗·小雅·白华》-卬烘于歁。
【组词】
烘眼、 烘焰、 烘腾腾
3.
【烘】
(形声。从火,共声。本义:烧,焚烧)。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言》-烘,燎也。 、 《诗·小雅·白华》-卬烘于歁。
【组词】
烘眼、 烘焰、 烘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