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32: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2:48
“保命”字面意思是指保护生命,确保生存。基本含义是指采取措施避免生命受到威胁或伤害,确保个体或群体的生命安全。
“保命”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基本含义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和语境有所扩展。
在**文化中,“保命”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仁”和“生命至上”的观念相联系。在社会背景中,它也与公共安全、灾难应对等议题紧密相关。
“保命”一词往往带有一种紧迫和危机感,让人联想到生存的挣扎和生命的脆弱。它激发人们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安全的渴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需要“保命”的情况,比如在自然灾害中采取自救措施,或在健康危机中寻求医疗帮助。
在诗歌中,可以将“保命”融入对生命脆弱性的描绘:
风起云涌间,保命如悬丝, 一念生死际,生命何其微。
在英语中,“保命”可以对应为“save one's life”或“preserve life”。在不同文化中,对生命的重视和保护措施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概念相似。
“保命”是一个在多种语境中都具有重要意义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对生命的珍视,也反映了人类在面对危机时的本能反应。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保命”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紧急和重要的信息。
1.
【保】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用手抱孩子形。金文写作从“人”从“子”。后来为了结构的对称,小篆变成“保”,使人不能因形见义了。本义:背子于背)。
同本义。
【引证】
唐兰《殷墟文字记》-负子于背谓之保,引申之,则负之者为保;更引申之,则有保养之义。然则保本象负子于背之义,许君误以为形声,遂取养之义当之耳。
2.
【命】
(会意。从口从令。表示用口发布命令。本义:指派;发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按:“在事为令,在言为命,散文则通,对文则别。令当训使也,命当训发号也。”-命,使也。 、 汉·蔡邕《独断》-出君下臣名曰命。 、 《贾子·礼容》-语下命者,制令也。 、 《文选·闲居赋序》注-凡尊者之言曰命。 、 《诗·大雅·卷阿》-维君子命。 、 《仪礼·燕礼》-某固辞不得命。 、 《吕氏春秋·孟春纪》。注:“命,令也。”-命田舍东郊。 、 《列子·汤问》-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令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 清·周容《芋老人传》-命妪煮芋。 、 白居易《琵琶行序》-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组词】
命酌、 命席、 命酒、 命乐、 命官、 命材、 命事、 命使、 命将、 命相、 命讨、 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