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07:54: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07:54:20
“冬山如睡”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冬天的山景像是沉睡一般。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冬天山林的静谧、沉寂,没有春天的生机勃勃,夏天的繁茂葱郁,秋天的丰收热闹,而是呈现出一种宁静、安详的状态,仿佛山林在冬天的寒冷中进入了梦乡。
在文学作品中,“冬山如睡”常用来描绘冬日山林的静谧美,如诗歌、散文等。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冬天的山景,表达对自然美的欣赏。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气象学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因为这些领域更注重客观描述。
“冬山如睡”并非出自古代经典文献,而是一个较为现代的成语,可能是在现代文学创作中逐渐形成的。它的词源可能来自于对冬天山林景象的直观感受和文学创作的需要。
在传统文化中,冬天常被赋予沉静、内敛的象征意义。因此,“冬山如睡”这个成语也反映了人对自然季节变化的细腻感受和对自然美的独特理解。
这个成语给人以宁静、安详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冬日里山林的静谧和安宁。它影响着人们对自然美的感知和表达,使人们在描述冬日山景时更加注重其内在的静态美。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冬日里漫步于山林之间,感受到那种“冬山如睡”的静谧美,这种体验让我更加珍惜自然界的每一个季节,每一个时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冬山如睡,白雪覆盖,静谧中藏着无尽的诗意。”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冬日山林的画面,白雪皑皑,树木静静地立着,没有风声,只有偶尔的鸟鸣,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可以用类似的表达来描述冬日山林的静谧美,如英语中的“Winter mountains are like sleeping.”
“冬山如睡”这个成语不仅描绘了冬日山林的静谧美,也反映了*人对自然美的独特理解和细腻感受。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丰富了我们对自然景象的描述方式,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1.
【冬】
(会意。表示时序终了,已进入寒冷季节。四季中的第四季,即农历十月至十二月)。
一年四季中秋春之间的季节,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3月,农历十月到十二月。
【引证】
《说文》-冬,四时尽也。 、 《诗·邶风·谷风》-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 《诗·陈风·宛丘》-无冬无夏。 、 《后汉书·张纯传》-冬者,五谷成熟,物备礼成。
【组词】
冬暖夏凉;冬酿、 冬温、 冬计
2.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
3.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
4.
【睡】
(会意。从目,垂声。指眼睑下垂,打瞌睡。本义:坐着打瞌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睡,坐寐也。 、 《战国策·秦策》-读书欲睡,引锥自剌其股。 、 《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组词】
睡晌觉、 睡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