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6: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6:40
词汇“冬时”的深入学*和分析:
“冬时”字面意思指的是冬季的时间段,即一年中寒冷的季节,通常包括12月、1月和2月,在北半球。
“冬时”由“冬”和“时”两个字组成,其中“冬”指的是一年中的第四季,而“时”表示时间。在古代汉语中,“冬时”可能更多地指代冬季的某个特定时期,随着语言的发展,现在泛指整个冬季。
在许多文化中,冬季与节日庆典(如圣诞节、春节)紧密相关,这些节日往往在冬时举行,增添了温暖和欢乐的气氛。
“冬时”可能让人联想到雪、寒冷、温暖的家庭聚会、节日气氛等。它既可以带来宁静和沉思的感觉,也可能唤起对温暖和团聚的渴望。
在个人的生活中,冬时可能意味着准备冬季衣物、计划冬季旅行或享受冬季**(如滑雪)。
在诗歌中,“冬时”可以用来营造一种静谧的氛围:
冬时的雪花轻轻飘落,
覆盖了大地,一片洁白。
心中的温暖,如同炉火,
在寒冷的夜里,静静燃烧。
在不同文化中,“冬时”可能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和庆祝方式。例如,北欧国家可能更强调冬时的自然美景和冬季*,而亚洲国家可能更注重冬季节日的家庭团聚和传统俗。
“冬时”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季节,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情感和联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冬时”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冬季的氛围和情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1.
【冬】
(会意。表示时序终了,已进入寒冷季节。四季中的第四季,即农历十月至十二月)。
一年四季中秋春之间的季节,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3月,农历十月到十二月。
【引证】
《说文》-冬,四时尽也。 、 《诗·邶风·谷风》-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 《诗·陈风·宛丘》-无冬无夏。 、 《后汉书·张纯传》-冬者,五谷成熟,物备礼成。
【组词】
冬暖夏凉;冬酿、 冬温、 冬计
2.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