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6:58: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6:58:43
“喜气洋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喜悦的气氛非常浓厚,洋溢着欢乐和幸福。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在庆祝或喜庆场合中的心情和氛围,如节日、婚礼、生日等。
在文学作品中,“喜气洋洋”常用来描绘节日的喜庆场面,如春节、中秋节等,强调人们的喜悦和热闹。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形容任何令人高兴的场合,如家庭聚会、朋友聚会等。在专业领域,如新闻报道中,可能会用来描述某个**或活动的欢乐氛围。
同义词:
反义词:
“喜气洋洋”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由“喜气”和“洋洋”两个词组成。“喜气”指喜悦的气氛,“洋洋”则有洋溢、充满的意思。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红楼梦》等经典文学作品中都有出现,至今仍广泛使用。
在文化中,“喜气洋洋”与节庆和吉祥的氛围紧密相关。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张灯结彩,营造出喜气洋洋的气氛,象征着新年的吉祥和幸福。这个词汇也体现了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喜气洋洋”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欢乐、热闹和温馨的场景。它能够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人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在家庭聚会或朋友聚会时使用“喜气洋洋”这个词汇来形容现场的欢乐氛围。例如,在春节期间,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共同庆祝新年,我就会用“喜气洋洋”来形容这种温馨和欢乐的气氛。
在诗歌创作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喜气洋洋”:
春风拂面喜气洋洋, 花开满园笑声扬。 家家户户灯火明, 共庆佳节乐无疆。
在视觉上,“喜气洋洋”可以联想到鲜艳的红色、热闹的舞龙舞狮、璀璨的烟花等。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欢快的音乐、热闹的鞭炮声、人们的欢笑声等。
在英语中,“喜气洋洋”可以对应为“full of joy”或“brimming with happines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喜悦和欢乐的氛围。
通过对“喜气洋洋”这个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和意义。这个词汇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文化中对喜庆和吉祥的重视。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会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个词汇,以增强我的语言表现力。
马上的将士们都 是精神抖擞,~,丝毫不象是吃过败仗。
1.
【喜】
(会意。甲骨文上面是“鼓”本字,下面是“口”。“鼓”表示欢乐,“口”是发出欢声。本义:快乐;高兴)。
同本义(乐之见于谈笑曰喜。喜,形于色)。
【引证】
《说文》-喜,乐也。 、 《礼记·檀弓》-人喜则斯陶。 、 《素问·五远行大论》-其志为喜。 、 《诗·小雅·菁菁》-既见君子,我心则喜。 、 《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吴广喜,念鬼。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嘿然大喜。 、 唐·柳宗元《三戒》-虎因喜。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三保亦自喜。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喜容原好,愁容也好,蓦地间怒容越好。
【组词】
喜洽、 喜之不尽、 喜匆匆、 喜欢不杀、 喜上眉梢
2.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
3. 【洋】 (形声。从水,羊声。本义:古水名)。 同本义。
4. 【洋】 (形声。从水,羊声。本义:古水名)。 同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