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6: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6:46
喜报:字面意思是指报告喜事的通知或消息,通常指好消息、好消息的书面通知。在汉语中,喜报常常用于庆祝个人或集体的重大成就、好消息,如考试成绩优异、工作晋升、结婚生子等。
喜报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用于官方文书,报告好消息或喜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扩大,不仅限于官方场合,也用于民间和个人生活中。
在**文化中,喜报与庆祝和吉祥紧密相关。它不仅传递好消息,也象征着好运和幸福。在社会活动中,喜报常用于增强社区或集体的凝聚力。
喜报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喜悦和兴奋。它能够激发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和希望,增强人们的积极情绪。
个人经历中,喜报可能是一次重要的考试成绩、一次成功的面试通知,或是生活中的其他重要好消息。这些喜报不仅是个人的成就,也是家人和朋友共同庆祝的理由。
在诗歌中,喜报可以被用来象征希望和新的开始:
春风送暖入屠苏, 喜报频传万家欢。 新芽破土迎朝阳, 人间处处是春天。
喜报的视觉联想可能是鲜艳的红色信封、金色的字体,或是庆祝的烟花和彩带。听觉上,喜报可能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和笑声。
在英语中,喜报可以对应为“good news”或“happy announcement”。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递好消息的喜悦和庆祝的情感是普遍的。
喜报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传递了具体的好消息,也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庆祝的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喜报的使用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选择,增强表达的情感色彩。
1.
【喜】
(会意。甲骨文上面是“鼓”本字,下面是“口”。“鼓”表示欢乐,“口”是发出欢声。本义:快乐;高兴)。
同本义(乐之见于谈笑曰喜。喜,形于色)。
【引证】
《说文》-喜,乐也。 、 《礼记·檀弓》-人喜则斯陶。 、 《素问·五远行大论》-其志为喜。 、 《诗·小雅·菁菁》-既见君子,我心则喜。 、 《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吴广喜,念鬼。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嘿然大喜。 、 唐·柳宗元《三戒》-虎因喜。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三保亦自喜。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喜容原好,愁容也好,蓦地间怒容越好。
【组词】
喜洽、 喜之不尽、 喜匆匆、 喜欢不杀、 喜上眉梢
2.
【报】
(会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边象刑具形,即“帇(niè)”。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读fǔ。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断狱,判决罪人)。
同本义。
【引证】
《汉书·胡建传》-辟报故不穷审。 、 《后汉书·鲁恭传》。注:“谓奏请报决也。”-报囚。 、 《韩非子·五蠹》-报而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