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6:39: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39:13
词汇“告志”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现代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告”通常指告知、告诉,而“志”可以指志向、意愿或记录。因此,“告志”可以理解为告知某人的志向或意愿,或者记录某人的志向。
“告志”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是向他人表达或宣告自己的志向、意愿或目标。
由于“告志”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或对未来的期望。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表达志向”或“宣布目标”等表达方式。
由于“告志”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它可能是由“告”和“志”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鼓励个人表达和追求梦想的文化背景下,“告志”可能被视为一种积极的行为,鼓励人们公开自己的目标和志向,以获得支持和鼓励。
“告志”可能让人联想到勇气、决心和公开承诺的情感。它可能激发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和对个人成长的期待。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在重要的生活转折点,如毕业、职业转变或个人项目启动时,使用“告志”来表达自己的决心和目标。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告志”来表达对未来的憧憬和决心:
星辰指引我告志,
梦想之舟扬帆起。
心中火焰永不熄,
追逐光明无畏惧。
“告志”可能让人联想到演讲台上的演讲者,或者书写在纸上的誓言,带来一种庄重和正式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激励人心的演讲或誓言的宣读。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告志”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declare one's intention”或“express one's ambition”可以传达相似的意思。
“告志”是一个富有情感和动力的词汇,它鼓励人们公开表达自己的志向和目标。虽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可以丰富语言表达,激发人们的积极情感和对未来的期待。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表达的多样性和深度。
1.
【告】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牛”,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本义:报告,上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告,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 、 《书·金滕》-乃告太王王季文王。 、 《易·益》-告公用圭。 、 《诗·齐风·南山》-必告父母。 、 《仪礼·乡射礼》-以告于乡先生君子。 、 《尔雅·释言》-告,请也。 、 《吕氏春秋·赞能》-敢以告于先君。 、 《书·康王之诰》-敢敬告天子。 、 《书·甘誓》-予誓告汝。 、 《书·汤诰》-诞告万方。 、 《列子·杨朱》-不告而娶。 、 诸葛亮《出师表》-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 《资治通鉴·唐纪》-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
【组词】
告事、 告报、 告变、 告荒
2.
【志】
(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志,意也。 、 《国语·晋语》-志,德义之府也。 、 《孟子》-夫志,气之帅也。 、 《毛诗序》-在心为志。 、 《春秋·说题辞》-思虑为志。 、 《荀子·解蔽》-志者,臧也。 、 《鬼谷子·阴府》-志者,欲之使也。 、 《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 、 《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 、 《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后汉书·班超传》-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唐·韩愈《县斋有怀》-身将老寂寞,志欲死闲暇。
【组词】
志志诚诚、 志局、 志干、 志意、 志坚如钢;有志者事竟成;志分、 志虑、 志抱、 志尚、 志况、 志好、 志略、 志局、 志介、 志高气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