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8:15: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15:50
“丙吉问牛”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字面意思是丙吉询问牛的情况,但实际上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官员不关心国家大事,只关心琐碎小事。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原文是“丙吉问牛,不问马”,用来形容丙吉不关心战事,只关心牛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固定为形容官员不关心国家大事,只关心琐碎小事。
在**传统文化中,官员被期望关心国家大事和民生问题。因此,“丙吉问牛”这个成语反映了社会对官员职责的期望和对其失职的批评。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不负责任和失职。联想上,可能会想到那些只关心个人利益而不顾公共利益的官员。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批评那些在团队工作中只关心个人小事而不顾整体目标的同事。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丙吉问牛,不问苍生疾苦,官场浮沉,何日能醒?”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官员在牛棚中检查牛的情况,而忽视了远处的战火。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旁观者的叹息声。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如“只关心小事,忽视大局”在多种语言中都存在。
“丙吉问牛”这个成语深刻反映了社会对官员职责的期望和对其失职的批评。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对不负责任行为的批评。
楚王轼怒蛙,以昆虫之敢死;丙吉问牛,恐阴阳之失时。
西汉宣帝时期,丞相丙吉十分关心百姓的疾苦,他经常外出考察民情,一次外出,他见一群人在斗殴,他没有去制止,而看到一头牛在吃力地拉车。他却停下叫人去询问,下属说他只重畜不重人,他解释说牛影响农事,直接影响国计民生
作为官员要像~那样关心百姓疾苦。
1.
【丙】
(象形。本义:鱼尾。《尔雅·释鱼》曰:‘鱼枕谓之丁,鱼肠谓之乙,鱼尾谓之丙’。乙之象鱼肠,丙之象鱼尾,可无庸说。”)。
鱼尾。
【引证】
《尔雅》-鱼尾谓之丙。
2.
【吉】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象兵器,下象盛放兵器的器具。合起来表示把兵器盛放在器中不用,以减少战争,使人民没有危难。本义:吉祥;吉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吉,善也。 、 《周书·武顺》-礼义顺祥曰吉。 、 《易·坤》-安贞吉。 、 《书·皋谟》-吉哉。 、 《论衡·初禀》-文王当兴,赤雀适来;…吉物动飞而圣遇也。
3.
【问】
(形声。从口,门声。本义:问,询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问,讯也。 、 《书·吕刑》-皇帝请问下民。 、 《周礼·大宗伯》-时聘曰问。 、 《仪礼·聘礼》-小聘曰问。 、 《论语》-问人于他邦。 、 《礼记·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 、 《乐府诗集·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 《列子·汤问》-问其故。 、 《后汉书·列女传》-跪问其故。 、 《史记·孔子世家》-景公问政孔子。 、 《史记·滑稽列传》-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笑问客从何处来。 、 宋·欧阳修《归田录》-康肃问曰。 、 《左传·庄公八年》-公问不至。
【组词】
到食堂问一下开饭的时间;问途、 问信、 问官答花、 不耻下问;查问;发问;讯问;追问;自问;不懂就问;问字、 问岁、 问禁、 问遂、 问对、 问知、 问俗、 问卦、 问经、 问龟、 问课
4.
【牛】
(象形。甲骨文字形作“牜”。中间一竖表示牛面,上面两竖加弯表牛角,下面两小撇表示牛耳)。
牛属或近缘属的成员。哺乳动物,体型粗壮,角中空,由头骨向两侧呈大弧度伸出。力大,能耕田、拉车。中国产的以黄牛、水牛为主。
【引证】
《说文》-牛,大牲也。 、 《易·说卦》-坤为子母牛。 、 《左传·昭公五年》-纯离为牛。 、 《礼记·坊记》-东邻杀牛。 、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牛曰太牢。 、 《周礼·载师》。司农注:“牛田以养公家之牛。”-牛田牧田。 、 《乐府诗集·敕勒歌》-风吹草低见牛羊。 、 唐·白居易《卖炭翁》-系向牛头充炭直。 、 《聊斋志异·促织》-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
【组词】
耕牛、 牛酒、 牛旄、 牛性、 牛埭、 牛领、 牛具、 牛刀、 牛蓑、 牛骥同皂、 牛后、 牛眠地
1. 【吉问】 犹佳音,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