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26: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26:39
词汇“朗讽”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似乎是一个组合词,由“朗”和“讽”两个字组成。为了深入学习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结合这两个字,“朗讽”可能指的是以清晰响亮的声音进行讽刺或批评。
由于“朗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即以明快的方式传达批评或讽刺的意味。
由于“朗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详细的历史记录。它可能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创新组合,用以表达特定的语义。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朗讽”可能被用来形容一种既幽默又尖锐的批评方式,这种表达方式可能在某些文学作品或公共演讲中被采用。
“朗讽”可能给人一种既有趣又尖锐的感觉,它可能在听众中引起笑声,同时也传达了批评的信息。
由于“朗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朗讽”作为一种表达手法,用以创造一种既幽默又深刻的文学效果。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想象一个人以清晰响亮的声音进行讽刺或批评的场景,这种表达方式可能在视觉上给人一种明快而尖锐的感觉。
由于“朗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较为有限。在其他语言中,可能需要寻找类似的表达方式来传达相同的语义。
“朗讽”作为一个组合词,可能在特定的语境中被用来形容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尽管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展示了汉语词汇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1.
【朗】
(形声。从月,良声。本义:明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朗,明也。 、 《诗·大雅·既醉》-高朗令终。 、 《国语·楚语下》-其圣能光远宣朗。 、 《淮南子·原道》-新而不朗。 、 嵇康《琴赋》-朗月垂光。 、 陶潜《桃花源记》-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王羲之《兰亭集序》-天朗气清。
【组词】
朗白、 朗朗、 朗鉴、 朗亮、 朗明、 朗净、 朗烈、 朗朗烈烈
2.
【讽】
(形声。从言,风声。本义:背诵;朗读;传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讽,诵也。 、 《周礼·大司乐》。注:“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兴道讽诵言语。 、 《荀子·大略》。注:“谓就学讽诗书也。”按,诗风雅颂三类,以风为之,风借为讽。-少不讽。 、 唐·白居易《游襄阳怀孟浩然》-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 、 《西游记》-三藏就合掌讽起斋经。
【组词】
讽味、 讽经、 讽书、 讽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