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50: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50:46
(形声。从言,风声。本义:背诵;朗读;传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讽,诵也。 、 《周礼·大司乐》。注:“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兴道讽诵言语。 、 《荀子·大略》。注:“谓就学讽诗书也。”按,诗风雅颂三类,以风为之,风借为讽。-少不讽。 、 唐·白居易《游襄阳怀孟浩然》-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 、 《西游记》-三藏就合掌讽起斋经。
【组词】
讽味、 讽经、 讽书、 讽术
婉言微辞或指责。
【引证】
《广雅》-讽,谏也。 、 《后汉书·李云传》-论礼有五,谏讽为上。 、 《后汉书·张衡传》-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 明·刘基《卖柑者言》-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
规劝。
【引证】
《文心雕龙》-而呤咏情性,以讽某上。
【组词】
讽谏、 讽诫、 讽一劝百
《史记·滑稽列传》:“优孟常以谈笑讽谏。”
《汉书·贾谊传》:“谊数上疏讽议。”
《文心雕龙·论说》:“讽者,诵也,以微言相感。”
《唐诗纪事·李白》:“白亦因醉入水中捉月,遂没,时人以为讽。”
《红楼梦》第五回:“宝玉听了,心下自思:‘此人必是讽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