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34: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34:42
灵塔:灵塔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供奉或纪念已故人物的塔形建筑。在文化中,灵塔通常用于供奉高僧的舍利或遗物,具有和纪念的双重意义。
灵塔一词源于汉语,与文化紧密相关。随着在**的传播,灵塔的建筑风格和意义也经历了多次演变,从早期的简单石塔到后来的复杂多层塔。
在文化中,灵塔不仅是建筑,也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了人们对先人的敬仰和纪念。
灵塔常给人一种庄重、神圣的感觉,联想到永恒和超脱。它激发人们对生命、死亡和精神世界的深层次思考。
在旅行中,我曾参观过一座古老的灵塔,那里的宁静和庄严让我深刻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远。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灵塔:
在岁月的长河中,灵塔矗立, 见证了无数的日出与星沉。 它不仅是石与木的结合, 更是灵魂与时间的交响。
灵塔的图像常与宁静的寺庙、飘扬的经幡和悠扬的钟声联系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如印度和东南亚,类似的建筑被称为“Stupa”或“Chedi”,它们在形式和功能上与**的灵塔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各自独特的文化特色。
灵塔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具体的建筑形式,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情感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灵塔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探索和表达与**、历史和文化相关的主题。
1.
【灵】
(形声。从巫,靈(líng)声。本义:巫)。
古时楚人称跳舞降神的巫为灵。
【引证】
《说文》-灵,灵巫也。以玉事神。 、 《离骚》-命灵氛为余占之。 、 《楚辞·云中君》-灵连踡兮既留。 、 屈原《东皇太一》-灵偃蹇兮姣胶。
【组词】
灵子
2.
【塔】
(形声。从土,荅(dá)声。本义:佛塔,亦作“浮屠”)。
同本义。晋、宋译经时始造“塔”字。塔为形高而顶尖的佛教建筑物,多为五层七级,也有高至十三级的,初为藏佛骨(舍利子)的地方,后世也藏经于其中,俗称宝塔。
【引证】
唐·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组词】
塔庙、 塔院、 塔铃、 塔头、 宝塔;佛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