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7: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7:23
词汇“畏微”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由两个字组合而成的,即“畏”和“微”。为了深入学习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将两个字组合起来,“畏微”可能指的是对微小事物或细微变化的恐惧或担忧。
由于“畏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微不足道的事情过度担忧或恐惧。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语境或对话中。
由于“畏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详细的历史记录。通常,“畏”和“微”都是古代汉语中就存在的词汇,但它们的组合可能是现代汉语中的新创词汇。
在现代社会中,“畏微”可能被用来描述那些对小事过度担忧的人,这种现象可能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有关。
“畏微”可能让人联想到过度谨慎、缺乏自信的形象,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影响人们对于这类人的看法和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他们对微小的变化或不确定性感到非常不安,这种行为可以用“畏微”来形容。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畏微”作为一个角色的特点,描述他/她在面对生活中的小挑战时的内心挣扎。
由于“畏微”涉及到恐惧和微小,可能会联想到一些细小的、令人不安的图像,如微小的昆虫、细小的裂缝等。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畏微”的词汇,但类似的情感状态可以用不同的词汇来表达。
“畏微”作为一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能够描述一种特定的情感状态,即对微小事物的过度担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1.
【畏】
(会意。据甲骨文意思是鬼手拿杖打人,使人害怕。本义:害怕)。
同本义(对威势、威严的害怕)。
【引证】
《广雅·释诂二》-畏,惧也。 、 《广雅·释诂四》-畏,恐也。 、 《列子·黄帝》-不畏不怒。 、 《书·皋陶谟》-天明畏。 、 《孟子·梁惠王下》-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 、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 《战国策·齐策》-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 《资治通鉴·唐纪》-然畏愬。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忧谗畏讥。 、 明·刘基《卖柑者言》-巍巍乎可畏。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畏其唇吻。
【组词】
畏威、 畏威怀德、 畏之如虎、 畏天知命、 畏死贪生、 畏戒、 畏附
2.
【微】
(会意。从彳(chì);--(wēi)声。本义:隐秘地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微,隐行也。 、 《左传·襄公十九年》-崔杼微逆光。
【组词】
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