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9: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9:15
“司会”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主持会议或活动的人。在现代汉语中,它通常指的是在会议、研讨会、婚礼、庆典等场合中负责引导流程、介绍嘉宾、控制时间等职责的人。
“司会”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司”意为掌管、主持,“会”意为会议、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指代那些在各种正式场合中担任主持角色的人。
在**文化中,“司会”通常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角色,因为他们不仅负责引导活动流程,还承担着传递文化价值和礼仪规范的责任。在社会背景中,一个好的司会能够提升活动的整体质量和参与者的体验。
“司会”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正式和庄重。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重要场合中保持冷静、专业和有条不紊的人。
在我参加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有一位非常出色的司会,他不仅能够熟练地引导会议流程,还能在提问环节中巧妙地控制时间,确保每个问题都能得到充分的讨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司会”:
在晨曦的光辉中,司会轻启唇,
引领着思想的盛宴,智慧的舞步。
想象一个司会在一个宽敞的会议室中,手持麦克风,面带微笑,声音清晰而有力。这种场景给人一种专业和有序的感觉。
在英语中,“司会”可以对应为“moderator”或“emcee”。在不同的文化中,主持人的角色和职责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功能都是引导和控制活动流程。
“司会”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特定的含义和用法,它不仅指代一个职业角色,还承载着文化和社会的期望。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我更好地把握在正式场合中的沟通和表达方式。
1.
【司】
(指事。甲骨文字形,表示一个人用口发布命令,有统治、管理义。从反后,意思说,与帝王“后”相对为“司”,即有司。本义:职掌,主管)。
同本义(含负责掌握、处理之意)。
【引证】
《说文》-司,臣司事于外者。 、 《广雅》-司,臣也。 、 《小尔雅》。按,周官四十有一司,司者,理其事也。-司,主也。 、 《周礼·师氏》-司王朝。 、 《广雅》-司,主也。 、 《礼记·曲礼》。疏:“凡言司者,总其领也。”-曰司徒。 、 《韩非子·三守》-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 、 《韩非子·扬权》-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 、 宋·苏轼《教战守》-役民之司盗者,授之以击刺之术。
【组词】
各司其事;司籍、 司掌、 司方、 司铎、 司衡、 司勋、 司卫
2.
【会】
(会意。本义:计算;总计。本指年终结账。后泛指算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会,合也。 、 《玉篇》-会,岁计也。 、 《孟子·万章下》正义-会,大计也。然则零性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 、 《日知录》卷二十四-凡场务、仓库出纳在官之物,皆月计,季考,岁会。 、 《周礼·天官》-岁终,则会,唯王及后之服不会。 、 《周礼·小宰》。注:“月计曰要,岁计为会。”-听出入以要会。
【组词】
会事、 会最
会稽(kuàjī)。山地名,县名。在今浙江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