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53: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3:21
洋行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外国人在开设的商业机构,特别是指19世纪至20世纪初,西方列强在设立的贸易公司或银行。这些洋行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包括进出口业务,以及在**境内的金融活动。
在文学作品中,洋行常常被用来描绘旧与西方接触的历史背景,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矛盾。在口语中,洋行一词可能更多地被用来指代任何外国公司或机构,尤其是在商业和金融领域。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和经济学,洋行则是一个研究对象,用以探讨近代的经济变迁和全球化进程。
同义词:外企、外资公司、外国商行 反义词:本土企业、国营公司、民间商号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洋行”特指历史上的外国商业机构,而“外企”等词则更泛指现代的外国公司。反义词则强调了与外国相对的本土或国家属性。
“洋行”一词源于汉语,其中“洋”指外国或海洋,“行”指商业机构或行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特指那些在**境内从事商业活动的外国机构。
在的近代史上,洋行不仅是经济活动的中心,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它们带来了西方的商业理念、技术和文化,同时也加剧了的半殖民地化。洋行的存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开放与封闭、进步与保守的矛盾。
对于一些人来说,洋行可能唤起对旧历史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西方列强侵略的愤怒,也有对现代化进程的期待。对于研究者而言,洋行则是了解近代与世界关系的重要窗口。
在我的个人经历中,洋行这个词让我想起了大学时期学*的近代史课程,那些关于洋行如何影响经济的讨论,让我对全球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洋行”:
洋行的钟声,敲响了上海的黎明, 外滩的灯火,映照着东方的梦。
想象一下,外滩的老建筑,洋行的招牌,以及那些忙碌的商人,这些都是洋行带来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能是洋行门口的钟声,或者是交易时的喧闹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foreign trading company”或“foreign bank”,但这些词汇没有“洋行”所特有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洋行”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描述*近代史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商业活动的象征,也是文化交流和历史变迁的见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传达复杂的历史和文化现象。
1. 【洋】 (形声。从水,羊声。本义:古水名)。 同本义。
2.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