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0:12: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0:12:22
词汇“析珪胙土”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成语,源自古代文献,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析珪胙土”字面意思是指分割玉珪和土地,珪是古代的一种玉器,胙土指封地。这个成语比喻分封诸侯,授予封地。
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历史文献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述封建制度下的分封行为。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较少使用,但在讨论古代政治制度或历史**时可能会提及。
“析珪胙土”源自古代的封建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减少,主要保留在历史文献和学术讨论中。
在**古代,封建制度是社会组织的重要形式,析珪胙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结构和权力分配方式。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古老、庄重的感觉,联想到古代的礼仪和权力游戏。
由于这个成语较为生僻,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但在历史学*或写作中,可以用来丰富表达。
在创作历史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析珪胙土”来描绘古代的分封场景,增加作品的历史感。
想象古代宫廷中,帝王手持玉珪,宣布分封的场景,可以联想到庄重的音乐和华丽的服饰。
在其他文化中,如欧洲的封建制度,也有类似的分封概念,但具体表达和实践可能有所不同。
“析珪胙土”作为一个历史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多,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汉语和了解**历史文化时,了解这样的成语是很有帮助的。
今我王析珪胙土,威镇南天,正宜续鸾戚里,谐凤侯门。
1.
【析】
(会意。从木,从斤。用斧子劈开木头。本义:劈,劈木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析,破木也。 、 《声类》-析,劈也。 、 《诗·齐风·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 明·方孝孺《双桂轩铭》-扶桑可薪,析木可焚,是桂永存。
【组词】
析木、 析薪
2. 【珪】 ①。
3.
【胙】
(形声。从肉,乍声。本义:祭祀用的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胙,祭福肉也。 、 《尔雅》-夏曰福胙。 、 《左传·僖公九年》-王使宰孔赐齐侯胙。 、 《周礼·膳夫》。注:“主人饮食之俎皆为胙俎。”-彻王之胙俎。 、 《管子·小问》-祝凫已疵献胙。 、 《左传·僖公四年》-太子祭于曲沃,归胙于公。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将军胙土分茅。(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用五色土筑坛,一方一色,分封某方的诸侯,就用白茅包取某方的土,连同祭肉授给他,这就叫做“胙土分茅”。)
【组词】
胙肉、 胙侑、 胙余、 胙席
4.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