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3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9:07
前言: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在书籍、文章或演讲等正式文本或场合开始之前的一段文字或讲话,用以介绍主题、背景、作者意图或概述内容。它通常起到引导读者或听众进入主题的作用。
前言一词源于汉语,由“前”和“言”两个字组成,意指在正式内容之前的言语。在古代文献中,前言常用于介绍书籍的编纂背景和作者的意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书籍,也用于各种正式文本和演讲的开头部分。
在**文化中,前言被视为一种礼貌和尊重的表达方式,它为读者或听众提供了必要的背景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后续内容。在社会交往中,前言也常用于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正式交流打下基础。
前言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期待和好奇。它像是一扇门,引领我进入一个未知的世界,激发我对即将展开内容的兴趣和探索欲。
在我的生活中,前言常常出现在我阅读书籍或听演讲时。例如,当我阅读一本新书时,前言部分总是我首先阅读的内容,它帮助我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书籍的大致内容,为我的阅读提供了方向。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前言”:
在晨曦的微光中,
前言轻轻翻开,
字句如露珠,
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前言这个词让我联想到一本打开的书,书页微微翻动,文字在纸上静静地等待着被阅读。在听觉上,它可能是一段柔和的背景音乐,伴随着一个温暖的声音,缓缓地讲述着故事的序幕。
在英语中,“前言”通常对应的是“preface”或“foreword”。虽然这些词汇在用法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起到了在正式内容之前提供背景信息和引导作用的功能。
通过对“前言”这个词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重要性和多样性。无论是在文学、口语还是专业领域,前言都是一种有效的沟通工具,它帮助建立联系、提供背景信息,并为后续内容的理解打下基础。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好“前言”这个词汇,对于提升我的沟通能力和表达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
【前】
(本义:前进)。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前,进也。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然而驱之不前,却之不止。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 《乐府诗集·陌上桑》-罗敷前致词。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聊斋志异·狼三则》-狼不敢前。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驰而前。 、 《庄子》-孔子下车而前。
【组词】
前却、 前迈、 前旌
2.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