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0 00:44: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0:44:11
词汇“沈疑”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推测“沈”可能指的是“沉”,即下沉或沉没的意思,而“疑”则指的是怀疑或疑惑。将这两个字组合起来,“沈疑”可能意味着深沉的怀疑或深深的疑惑。
由于“沈疑”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可能是由“沈”和“疑”两个字组合而成,用以表达一种深层次的怀疑状态。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沈疑”可能被用来描述一种对权威或传统观念的深刻怀疑,尤其是在追求真理或揭露真相的过程中。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或不确定的情况时,使用“沈疑”这个词来描述自己的心理状态。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沈疑”来表达一种深沉的情感:
月光下的沈疑,
如影随形,
在心海中泛起涟漪。
由于“沈疑”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太明确。在英语中,可能会用“profound doubt”或“deep suspicion”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沈疑”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能够准确地表达一种深层次的怀疑或疑惑状态。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精确地描述复杂的情感和认知状态。
1.
【沈】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名。
【引证】
《左传·文公三年》。朱骏声曰:“国在今河南汝州汝阳县东南。定(公)四年蔡灭之。”-伐沈。
姬姓。一说姒姓。始封之君为周文王之子季载。在今河南平舆北。公元前506年为蔡所灭。
2.
【疑】
(形声。小篆字形。从子止匕,矢声。止,不通。子,幼子。幼子多惑。本义:怀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疑,惑也。 、 《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 《周书·王佩》-时至而疑。 、 《韩非子·说难》-疑邻人之父。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尝疑乎是。 、 唐·李白《静夜思》-疑是地上霜。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自疑身外。 、 林觉民《与妻书》-汝腹中之物,佘疑其女也。
【组词】
疑思、 疑影、 疑猜、 疑龊、 疑狐、 疑念、 疑踪、 疑结、 疑阻、 疑冢、 疑敌、 疑人、 疑揣、 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