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8 18:31: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8:31:02
“曾无与二”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从来没有第二个”,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物独一无二,无与伦比。这个成语强调的是绝对的独特性和卓越性。
在文学作品中,“曾无与二”常用来赞美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或非凡成就,如形容某位诗人的才华、某位将军的军事才能等。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于强调某人的特殊才能或某物的独特价值。在专业领域,如艺术、科学等,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那些在该领域内无人能及的成就。
“曾无与二”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文献和典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不如一些更常见的成语。
在文化中,“曾无与二”常与对卓越成就的赞美和尊重联系在一起。这个成语体现了人对独特性和卓越性的重视,也反映了社会对杰出人才的推崇。
这个成语给人以强烈的正面情感,如敬佩、赞叹。它激发人们对卓越和独特的追求,鼓励人们在自己的领域内追求卓越。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在某个领域内表现出色、无人能及的人或事物,以此表达我的敬意和赞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星辰璀璨,唯你曾无与二,夜空因你而更加辉煌。”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艺术家在画布上挥洒着色彩,每一笔都独一无二,仿佛在诉说着“曾无与二”的故事。音乐上,可以联想到一首独奏曲,演奏者的技艺无人能及,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独特性。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ithout equal”或“peerless”,这些词汇也传达了无与伦比和独一无二的概念。
“曾无与二”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对卓越和独特的赞赏。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亿兆攸归,曾无与二。
于时武皇之胤,惟有建兴,众望攸归,~。
1.
【曾】
重。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关系。
【引证】
清·洪亮吉《治平篇》-自此而曾焉。 、 、 、 、
【组词】
曾翁、 曾玄
谦词。犹“末”。
【引证】
《左传》-曾臣彪将率诸侯以讨焉。
【组词】
曾臣
2.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3. 【与】
4.
【二】
(会意。古文字二用两横画表示,是原始记数符号)。
一加一的和。
【引证】
《说文》-二,地之数也。从耦一,会意。古文又从弋。 、 《易·系辞》。虞注:“谓乾与坤也。后世官书以贰为之,为防奸易。”-因二以济民行。 、 《论语·公冶长》-赐也闻一以知二。 、 《韩非子·五蠹》-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
【组词】
二加四得六、 二府、 二太爷、 总数为二、 二形、 二难、 二仪、 二纪、 二氏、 二军、 二南、 二星、 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