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2:39: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2:39:12
词汇“理掾”是一个较为古老且专业的汉语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的官方文献和历史记载中。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理掾”字面意思是指在古代官府中负责处理文书、档案和日常事务的官员。其中,“理”指的是处理、管理,“掾”则是古代官府中的属官或助手。
“理掾”一词源自古代官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缩小,主要保留在历史文献和学术研究中。
在古代**,官府的运作依赖于大量的文书工作,理掾作为负责这一工作的官员,其角色至关重要。他们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官府的行政效率。
对于现代人来说,“理掾”可能带有一种古老、神秘的感觉,联想到古代官府的严谨和秩序。
在现代生活中,“理掾”一词几乎不再使用,但在研究古代官制或历史文献时,仍是一个重要的学术术语。
在创作历史题材的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理掾”来描绘古代官府的内部运作,增加作品的历史真实感。
结合古代官府的图片或视频,可以更好地理解“理掾”的工作环境和职责。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角色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如罗马帝国的“scriba”(文书),但其职责和地位与“理掾”相似。
“理掾”作为一个历史词汇,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不再常用,但在学*和研究古代官制和历史文献时,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了解这一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的行政体系和文化背景。
1.
【理】
(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 、 《韩非子·解老》-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 、 《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 《战国策·秦策三》-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2.
【掾】
(形声。从手,彖(tuàn)声。本义:古代副官、佐吏的通称) 同本义。
【引证】
《汉书·萧何传》。注:“正曰掾,副曰属。”-为沛主吏掾。 、 《汉书·翟方进传》-方进为相,与御史大夫孔光共遣掾行视。
【组词】
掾史、 掾佐、 掾属、 掾吏
佐助。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掾,本训当为佐助之谊,故从手。”-掾,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