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59: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59:17
词汇“微磬”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出发。
“微磬”由两个汉字组成:“微”和“磬”。其中,“微”通常表示微小、轻微的意思,而“磬”是一种古代的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因此,“微磬”字面意思可能是指轻微的磬声,或者是指小型的磬。
由于“微磬”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有描述音乐或仪式的场合中使用到“微磬”这个词,用以形容细微的磬声或小型的磬。
由于“微磬”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实际的例句。以下是一些假设的例句:
同义词:微音、细声 反义词:洪亮、响亮
“微磬”的词源可能来自于古代对音乐和仪式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可能逐渐淡出了日常语言的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磬是一种重要的礼器和乐器,常用于宫廷和寺庙的仪式中。因此,“微磬”可能与古代的礼仪文化和音乐文化有关。
“微磬”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庄严的氛围,以及古代文化的韵味。它可能唤起人们对传统仪式和音乐的敬畏感。
由于“微磬”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月光下,微磬轻响,
古寺的钟声,悠扬。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寺庙的画面,其中微小的磬悬挂在梁上,轻轻摇晃,发出细微的声音。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微磬”的词汇,因为这是一个非常特定的文化概念。
“微磬”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它与古代的音乐和礼仪文化紧密相关。虽然它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汉语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学*这个词汇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的传统文化和语言的多样性。
1.
【微】
(会意。从彳(chì);--(wēi)声。本义:隐秘地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微,隐行也。 、 《左传·襄公十九年》-崔杼微逆光。
【组词】
微行
2.
【磬】
(象形。甲骨文字形。手又持小槌像击磬的形象。本义:古代乐器。用石或玉雕成。悬挂于架上,击之而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磬,乐石也。 、 《山海经·西山经》-小华之山多磬石。 、 《书·禹贡》-泗滨浮磬。 、 《诗·小雅·鼓钟》-笙磬同音。 、 《诗·商颂·那》-依我磬声。 、 《淮南子·泛论》-语寡人以忧者击磬。 、 宋·苏轼《石钟山记》-钟磬置于水中。 、 《西门豹治邺》-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
【组词】
磬人、 磬工、 磬色、 磬师、 磬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