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0:47: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0:47:52
无可置喙(wú kě zhì huì)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没有可以插嘴的地方”,基本含义是指某事物或情况非常明显或无可争议,以至于没有人能够提出异议或反驳。
在文学作品中,无可置喙常用于强调某个观点的正确性或某个事实的无可辩驳性。在口语中,它可以用来说明某人的观点非常有力,或者某个**的结果非常明确。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学术讨论中,它可能用来表示某个结论或证据的无可置疑性。
无可置喙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无可”和“置喙”两个部分组成。其中,“无可”表示“没有可以”,“置喙”原指鸟类插嘴,引申为插话或提出异议。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言必有据”和“事实胜于雄辩”,无可置喙**这一成语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在社会交往中,它也常用来强调事实的客观性和不可辩驳性。
无可置喙给人以坚定和确信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权威和不容置疑的真理。在表达时,它可以帮助强化论点的力度和说服力。
在学术讨论中,我曾使用无可置喙来强调我的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无可争议性,这帮助我在同行中建立了一定的权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真理如星辰,无可置喙, 在夜空中闪烁,指引迷航者。”
无可置喙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位智者在高台上讲述真理,台下众人沉默,无人敢提出异议。听觉上,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上法官的判决,庄严而不可动摇。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eyond dispute”或“indisputable”,它们在语义上与无可置喙相近,都强调了事实或观点的无可争议性。
无可置喙是一个强有力的成语,它不仅在语言表达上提供了确信和权威的语气,也在文化和社交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了解和掌握这个成语,对于提升语言的精确性和表达的深度都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