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8:55: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8:55:26
“乞命”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请求饶命,即在面临生命威胁时,请求对方不要夺取自己的生命。基本含义是在极端危险或生死关头,向对方恳求保全自己的生命。
在文学作品中,“乞命”常常用来描绘人物在绝境中的无助和恐惧,增强情节的紧张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类似的表达如“求你放过我”等更为常见。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历史文献中,可能会用来描述古代刑罚或战争中的情景。
同义词中,“求饶”和“哀求”更侧重于表达情感上的恳求,而“乞命”则更直接地指向生命的保全。反义词则反映了与乞命相反的行为和态度。
“乞命”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乞”意为请求,“命”指生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基本含义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生命被视为极其宝贵,因此“乞命”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死亡的恐惧。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可能与战争、刑罚等历史相关联。
“乞命”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强烈的无助和恐惧感,让人联想到生死攸关的紧张情境。它可能引发对人性在极端情况下的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不常直接使用“乞命”,但在观看历史剧或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时,可能会遇到这个词汇,从而加深对其含义的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夜的深渊,星光下,我乞命于时间的无情刀锋。”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在黑暗中跪地乞求的人,背景是摇曳的火光。听觉上,可能联想到紧张的背景音乐或绝望的呼喊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eg for one's life”,虽然在表达上有所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和情境是相似的。
“乞命”这个词汇虽然不常在日常对话中使用,但它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死亡的恐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语言的情感和历史背景。
1.
【乞】
(象形。《说文》本作“气”,借云气字表示乞求义。本义:向人求讨)。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乞,谓行匄也。 、 《春秋·僖公八年》-郑伯乞盟。 、 《谷梁传》-乞者,处其所而请与也。 、 《庄子·盗跖》-操瓢而乞者。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乞食于野人。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钱币乞之。 、 宋·苏轼《教战守策》-乞为囚虏之不暇。 、 《明史》-瑞亦屡疏乞休。
【组词】
乞化、 乞言、 乞邻、 乞粮、 乞活、 乞募、 乞麾、 乞灵、 乞请
2.
【命】
(会意。从口从令。表示用口发布命令。本义:指派;发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按:“在事为令,在言为命,散文则通,对文则别。令当训使也,命当训发号也。”-命,使也。 、 汉·蔡邕《独断》-出君下臣名曰命。 、 《贾子·礼容》-语下命者,制令也。 、 《文选·闲居赋序》注-凡尊者之言曰命。 、 《诗·大雅·卷阿》-维君子命。 、 《仪礼·燕礼》-某固辞不得命。 、 《吕氏春秋·孟春纪》。注:“命,令也。”-命田舍东郊。 、 《列子·汤问》-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令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 清·周容《芋老人传》-命妪煮芋。 、 白居易《琵琶行序》-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组词】
命酌、 命席、 命酒、 命乐、 命官、 命材、 命事、 命使、 命将、 命相、 命讨、 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