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48: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48:34
词汇“珠旒”是一个较为古典和文雅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学和历史文献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珠旒”进行深入分析:
“珠旒”字面意思是指用珠子串成的垂饰,通常用于古代帝王的冠冕上,作为装饰和象征。旒(liú)是指古代帝王冠冕前后的垂饰。
“珠旒”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旒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指冠冕上的垂饰。随着时间的推移,“珠旒”逐渐成为特指帝王冠冕上的珠饰。
在**古代,珠旒不仅是装饰品,更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它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文化。
提到“珠旒”,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古代帝王的威严和尊贵,以及古代宫廷的华丽和神秘。
在现代生活中,“珠旒”一词较少直接应用,但在古装剧、历史小说或文化活动中,可能会提及或模仿古代珠旒的制作和展示。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宫廷的诗时,可以这样写:“金殿之上,珠旒轻摇,映照着千年的辉煌与梦想。”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帝王头戴珠旒,珠子在灯光下闪烁,伴随着宫廷乐曲的悠扬,营造出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装饰物也有出现,如欧洲中世纪的贵族冠冕上的珠宝装饰,但其具体形式和文化意义与**的珠旒有所不同。
“珠旒”作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词汇,不仅承载着古代*的历史和文化,也激发了人们对古代文明的想象和探索。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理解。
1.
【珠】
(形声。从玉,朱声。本义:珍珠。蛤蚌壳内由分泌物结成的有光小圆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水精也,或生于蚌,阴精所凝。-珠,蚌之阴精。 、 《国语·楚语》-珠足以御火灾。 、 《尸子》-水方折者有玉,员折者有珠。 、 《淮南子·说山》-渊生珠而岸不枯。 、 《周礼·玉府》-珠盘玉敦。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大珠四枚。
2.
【旒】
旗子下边悬垂的饰物。
【引证】
《礼记》。又如:旒旌(有垂旒的旌旗);旒缀(旌旗的垂饰。系结于旌旗之上。喻附属);旒苏(旒旗的垂饰)-旗十有二旒。
古代皇帝礼帽前后的玉串。
【引证】
《礼记·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
【组词】
旒纩;旒紞、 旒扆